淺談學生管理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如何管理學生,如何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按需發(fā)展”等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fā),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上好第一節(jié)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節(jié)課對教師和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同時學生也在評價教師,所以第一節(jié)課可以不講知識點,而是跟學生拉近距離,激發(fā)同學們學習某一學科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意識到老師是一個獎罰分明的人。表現(xiàn)好就有獎勵,相反表現(xiàn)不好就有懲罰。尤其是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要嚴懲不貸。如果第一節(jié)課學生亂哄哄而老師講的津津有味,那后面的管理工作就比較困難。
二、嚴愛相加
人人都渴望被愛,學生作為等待我們澆灌的花朵更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只有發(fā)自肺腑地去愛學生,才能真正地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但就像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會導致孩子不聽話一樣,教師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在學生中樹立教師的威信,特別是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制定嚴格的懲罰制度,并且按制度執(zhí)行。正像一名特級教師說的一樣:“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愛而不寵’就要求嚴之有情、嚴慈相濟”。
三、巧用個別談話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學生也有尊重的需求,特別是來自老師的尊重。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對其批評往往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是老師可以采用課下和學生進行談話與交流。個別談話是解決各種管理問題的行而有效的方法,對于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談心主題,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同時可以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增進彼此間的情感,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從而更利于學生的學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最終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按“需”獎懲
獎勵和懲罰無疑是使學生改掉不良行為習慣的行而有效的方法。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如果一味的口頭表揚,可能也會有些“耳膩”;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如果一味的說服教育而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他們也會抱著“無所謂”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違反紀律。所以制定嚴格的獎懲罰制度并嚴格貫徹執(zhí)行是管理好學生的關鍵。因為每個學生的興趣、個人愛好不一樣,我們通過平時觀察、了解以及問卷調(diào)查等形式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根據(jù)每個人的需求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懲罰。
良好的紀律是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必要保證,如何更好地管理學生,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