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德育教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級特色文化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素質的發展。“班級文化是學校師生通過教育與教學活動,所創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班級的每一堵墻壁會說話,每個角落會傳情、啟智。把“每一堵墻”變成“無形的導師”,讓“每個角落”成為“文明的源泉”,讓每間平凡的教室成為無聲勝有聲的教育風景線。俗話說:“環境造就人。”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班級文化的內容主要包括:班級目標、班級輿論、班級風氣,一日常規、課堂常規以及各種獎懲制度,名人名言以及班訓等室內環境的布置。
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會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1)教育功能。班級文化的這種教育功能不同于課堂教育,它雖是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2)凝聚功能。班級文化寄托著他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這種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又會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時刻清醒地意識到“這是我的班級,我是這個班級的學生”。我認為,在班集體中,班級文化建設水平愈高,這種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愈容易得到體現。
(3)激勵功能。班級文化能為每個班級成員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創造的空間,從而有效地激發和調動每個成員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因此,班主任應做一個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級的文化建設。
而在新港中學,由于客觀原因的存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不能夠是“大而空”的、高要求高素質;而應該結合本身的客觀條件及學生、學校實際的情況,建設一些實際、實用,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素質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班級文化。我就八年五班班級文化的建設作了如下實踐。
一、思想文化的建設。
在學校教育中,無法接觸更多英雄人物、國情教育基礎等實際東西的陶冶,所以,只能從小處抓。例如:我們的班風:讓愛駐我班,班訓:生活開心、學習細心、交友真心,明確指出班級的建設目標是“做最好的自己”。
二、環境文化的建設
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另外優美的教室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我深切體會到:凡是教室環境整潔、優美的班級,其師生的榮譽感、班級的內聚力都比較強。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應重視教室環境的“美化”,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發動學生用自己制作的剪畫、貼紙畫、書法作品及寫生作品來點綴教室、裝飾教室的四周。②長期展示優秀作業、優秀手抄報,并劃出一定的展示欄。③張貼名人名言(激勵學生學習成才類的內容)等。④張貼班級的口號,讓學生每時每刻都感受到班級文化的存在。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定期開展各類活動,如“賽故事會”、“賽詩會”等等,使得班級出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學生不斷得到藝術的熏陶、哲理的啟迪、榜樣的激勵,從而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忙碌中收獲快樂。期初布置樓道是個繁忙的工作,特色創建工作占據了大量的時間,那幾天,我和同學們一起,畫呀,剪呀,貼呀,發現需要補充的內容,立刻動手做。做好一樣就貼上墻,接著再做下一個。同學們或揮毫潑墨,書寫勵志人生;或飽蘸激情,描繪幸福生活;或充滿童真童趣;或散發藝術芬芳……收獲是快樂的,這是孩子對我工作肯定。每當看見孩子們駐足觀望樓道文化的時候,我想著:忙碌也是快樂的,他們給了我更多的信心。
三、學習文化的建設
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學風”對學生的學習影響甚廣。一般說來,學習風氣與德育是緊密相關的。良好的學風會促進班級的德育工作。它不僅制約著學生個體行為的方式和習慣,而且左右著學生品德的發展方向,從而對學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認為只有平時正確地引導學生,形成“嚴謹、進取、求實、創新”的學習風氣,才能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并且將要求具體化。如具體要求作業情況;具體要求上課注意事項;具體要求平時自主學習情況,每個學習的細環節都做到細要求,使學生能夠有章可循。
這就是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但“班級文化”應該是沒有統一的模式,卻有統一的要求與條件。它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班級的特點,創造性地搞出每個班的特色來,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引導學生有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