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整合力的意義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什么是審美?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是美。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其次我們應該明確,審是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評判的一個過程。由此可見,審美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活動的過程,是人們根據自身對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種對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時也受制于客觀因素,尤其是人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會對人們的評判標準起到很大的影響。以文革為例,當時的許多行為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是極端丑惡的,而當時還是現在我們會對那時人們心中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熱情感到膜拜和自豪。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審美是事物對立與統一的極好證明。審美的對立顯而易見,體現為他的個體性,審美的統一則通過客觀因素對人們心理的作用表現,即在每個時代或階段,人們所處的環境,或多或少會對人們的審美觀造成影響。由于審美是一種主觀的活動,因此很多人會認為,審美只是人的一種特殊的行為,在其他動物中不存在審美。其實不然,人們對動物是否存在審美這一行為的推測,很大程度上被人們的思維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從動物的角度出發,因此難免存在偏差,也很難說審美僅為人類所特有。
簡而言之,審美,是人對客觀事物的美感和好感所進行的細致感受和深入認識行為。
審美的范圍極其廣泛,包括建筑、音樂、舞蹈、服飾、陶藝、飲食、裝飾、繪畫等等。審美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走在路上,街邊的風景需要我們去審美;坐在餐館,各式菜肴需要我們去審美……當然這些都是淺層次上的審美現象,我們需要審美,研究審美,更應從高層次上進行探討,即著重審人性之美。我們不斷追問自己的心靈,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什么是整合力?整合力是存在的系統力量,是合力效應。所以在整體中,運動具有同類的聚合,具有同向的旨歸,萬物殊途同歸,這種同歸性,就是整合力。所謂“整合力”,就是將內在和外在的全部資源以達到最優化的效果。就是將內在和外在的全部資源,根據完整性與有序協調的原則進行整合,以達到最優化的效果。整合力是發展的“潤滑劑”,屬于“軟實力”范疇,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而言主要包括政治整合力,經濟整合力,文化整合力和社會整合力,道德整合力,教育整合力等等。今天提出審美整合力這個概念目的是有效地進行審美教育,為德育教育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為教師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審美整合力要求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能力和方式對周遭世界的評判,不斷進化,形成了更為完善的對事物的看法,剔出人性中一些丑陋的東西,發揚真、善、美。在當今社會中,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尤其是對人性中存在的友情、親情、愛情的審美,不斷為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們提供心靈的慰藉,滿足人們因為物質豐富而帶來的心靈空虛。
審美整合力的好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狀態。一個審美整合能力強的人必定是個富有情趣的能對世界保持新鮮感的人,不僅外顯的精神氣質大有不同,而且其內心所感受到的世界也會豐富可愛得多,通過審美整合力而形成的打理實際生活和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也必定能使他品嘗到生命更多馨香沁人的滋味。
一個國家需要懂得審美整合的人民。審美整合意識強的人民更有能力獲得內心的平衡、達成與他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在自身愛好的事物中獲得審美的滿足,有能力進行創造、創新和發明。也具有感受美需要自信松弛悠閑的心態和信任生命的胸懷。人的一生不是擁有得越多就會感覺到越滿足越快樂越安全越幸福。就快樂的生活而言,其實人需要的東西真的不是那么多的,有時只需要一個人,只需要一份情感的慰藉;有時只需要一個眼神,那充滿激勵和贊美的眼神;有時只需要一句話,那句令你精神抖擻,在落寞時讓你奮起的一句喚醒你力量那句話。正如蘇格拉底在熱鬧的集市上面對琳瑯滿目的一地商品說:“這世界上居然有這么多我不需要的好東西啊!”。
通過對審美的整合你會喜悅、陶醉、祥和、共鳴,在此過程中交織著某種微妙微肖的東西;從而產生對人的尊重,尊重真正地愛你眼前的人和事,人們因為相互尊重,便少了些許沖突、沖撞和矛盾和不安。
缺少審美整合力就會被欲望充滿心田,被破碎的自我充塞,心胸就會狹小封閉、自私狹隘、擁堵不堪;會不斷地產生摩擦沖突,從而少了安寧,沒有幸福和諧的喜悅,也沒有理想的安頓之地,流于世俗,被浮躁的庸俗文化所熨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