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體育游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當前學校體育德育教育的熱潮中,必須重視對加強德育教育問題的研究,挖掘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因素,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體育教學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在進行小學教學體育游戲德育教育方面,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它是寓德育教育于身體活動之中。它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報告,個別談話等以語言形式為主的教育,而是把身心活動、活動內容與活動要求、意識與動作、理論與實踐等自然地,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因而有利于把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與德育行為有機地統一起來,并要求學生在活動中立即付諸于實踐,使學生的行為表現直接受到實踐的檢驗。
那么,在小學體育游戲德育教育中,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呢?
一、挖掘教材中特定的教育內容,把德育教育融為一體。
體育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教育只有符合學生的內在需要,才能奏效。因此,在體育游戲課滲透德育教育中,首先要特別強調確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教育活動,幫助他們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轉化為自身內在的需求,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其次,在游戲教學比賽中,還要讓學生懂得勝利是人人向往的,失敗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如何看待失敗,如何面對失敗,如何承受失敗,此時教師的誘導是必不可少的。在幫助學生分析失敗原因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心態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使他們清楚失敗的是成績,決不應是精神和人格。從而塑造他們豁達、開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輸的心理素質。備課時首先要重視這一方面內容的挖掘。具體做法如《障礙賽跑》一課:1、具有比賽競爭性質。要取勝,學生需要密切合作,互相鼓勵,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2、障礙設置由易到繁,逐漸加大難度。它又需要學生有勇敢頑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教學時設計兩種編組方法。A、體力強弱各分兩組。B、強弱平均混合編組。并采用兩種競賽方法。①、弱與弱組比,強與強比。②、弱與強隊比。在組織教學時、力量相等的兩組互相競賽學生反映不大;在讓力量相差較大的兩組比賽時弱隊的學生有些氣餒,有的甚至不愿參加,這時應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弱勢說:“強隊的同學多數身體高大,速度較快,老師規定身體不碰‘鐵絲網’,這是他們強中有弱,而弱隊的同學身體小過網也就容易,是他們的優勢。”這樣一分析弱隊的同學增強了信心,比賽結果弱隊輸了,但比前面弱比弱隊比賽用的時間少。我問學生為什么這次用的時間少了,多數的同學回答說:“我們不怕他們”,我接著總結:“這就是看到了自己的長處,樹立了信心而產生的力量的結果。”整節課我并沒有說如何團結合作,樹立信心和勇氣克服困難之類的話,但學生卻從實際的活動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二、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讓他們在活潑愉快地游戲中淺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生長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特別好動,首先在游戲中選一些有一定訓練價值,思想內容健康的游戲教材。通過比賽加深學生對游戲規則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任何游戲比賽都是通過規則的約束,才富有了觀賞性和藝術性。在組織教學比賽時,教師嚴格執法,讓學生認識到犯規就是失去一次得分的機會,犯規將會造成被罰下,失去競爭的機會,就此教師應順勢提醒學生紀律的重要性,遵守紀律是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職責,一個沒有紀律性違法犯紀的人將會得到社會的排斥和懲罰,從而讓學生領悟到紀律的重要性。具體做法:如隊列游戲《快快集合》、《一切行動聽指揮》,奔跑游戲《老鷹和小雞》、《沖過火力網》等。平時課下注意觀察學生自發組織的游戲,稍做改編,引用到課堂上,如《我是木頭人》、《挑兵點將》等。在組織《投沙包》游戲時,除游戲原有的規則外我又增加游戲的難度和“保護戰友”的規則,改用一個沙包投擊為三個沙包。圈內學生由自我保護為互相保護。規定圈外投擊沙包的同學只能從正面投擊對方,如擊中了同學的背部,則為正面同學的失誤判罰下場。如接住投擊過來的沙包則加一分。這樣學生由自我防護轉向即保護自已,又要保護身后的隊友。由躲讓轉變為爭接沙包為本隊積分。游戲規則的修改,游戲難度的增大,同學互相配合,團結協助的道德品質也得到了陶冶。
我在體育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保護隊旗》奔跑游戲。讓學生圍成四個大圈。每個學生都編一個號,每個圈為一個小隊,小隊長站在中間,手扶旗桿,如果沒有扶住,旗桿倒了,要扣掉該隊一分,而且這一個同學還要為大家唱一首歌。學生活動的興趣很濃。下課后一位學生說:“這堂課很好玩,一共喊了我四次,我都扶住了旗桿,我也想給大家唱歌,又怕扣小隊的分”。簡單的幾句話道出了兒童天真無邪的幼雅心理。集體的榮譽顯然在這個兒童身上占上風。
三、加強審美的教育。
從體育美學的觀點來講,體育中的美育主要是指協調發達的身體,勻稱的體態,有力、敏捷、優美的動作,從及開朗的胸襟,堅強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是“寓教于樂”,它是通過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來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它不單純依靠說理,而主要是優美的形象來打動人,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形象美、姿態美、藝術美、韻律美和心靈美等為素材、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對周圍事物的鑒別能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
四、體育教師自身對學生的感染,同樣具有無形的德育滲透作用。
體育教師只有博覽群書、不斷地學習進取,不斷的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及要求。同時要提高自身修養知識水平,在教學中隨時隨地注意用自身言行去感召、教育學生。這樣才能收到較滿意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