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初探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學數學大綱指出:“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課程標準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過小學數學學科進行德育教育,從以下幾方面研究探討:
一、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1.結合有關數學史料,讓學生逐步了解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意義和作用。通過介紹我國古今數學家在推動數學發展中作出的杰出貢獻,激發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體生動的、具有時代感的、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資料,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偉大成就,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的教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敢于創新,為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礎。
二、初步的辯證唯物觀點的啟蒙教育
1.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過數學學習尤其在數學實踐活動、動手操作活動、推理驗證中,激勵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引導學生將已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滲透“實踐第一”的觀點。
2.在闡明或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溝通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使他們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都是運動變化的。滲透“運動變化”的觀點。
3.在研究數學概念的基本關系中,在對數學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學生認識到加與減、乘與除、等與不等、正與負、正比例與反比例等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是相互獨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邏輯體系。滲透“對立統一”的觀點。
4.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滲透“變與不變”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點。
5.在每一個新知識、新問題的產生過程中,滲透矛盾轉化的觀點。
三、情感態度與個性品質的教育
1.通過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現實、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中萌發求知欲望,感受數學的趣味、實用和神奇富有挑戰,調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經歷科學家探索數學知識的某些關鍵步子和過程,從而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難的學習態度。
3.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嚴謹性和深刻性,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
4.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寬容心態、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為他們全面、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
1.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作用和實際價值,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2.在面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時,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解決,初步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3.關注基本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認真傾聽的習慣;仔細觀察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善于歸納整理總結的習慣等。
4.關注更高層次的學習習慣培養,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質疑問難的習慣;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的習慣;善于合作學習的習慣;學會尊重的習慣;自覺自我評價的習慣;效率做事的習慣等。
五、審美教育
小學數學蘊含著豐富的美,在于它的統一、順序、和諧、對稱、結構、簡潔等。教學中要結合數學知識進行審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喚起學生對美的感受,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學會欣賞美、升華美、創造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
1.教師要善于運用符號、色彩、線條、圖形等因素,通過精煉的數學語言、巧妙的解題方法、整潔的板書設計,展示出數學的外形美和內在美,并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從抽象的符號中看到美的形象,從邏輯推理中領略到美的神韻,從表面的形式中體味到內蘊的那種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把學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2.充分挖掘數學知識自身的魅力,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內容美和本質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積極情感。
3.通過閱讀和介紹數學史,欣賞數學在創造人類文明進程中,給世界留下的一個個美的奇跡,感受知識的力量,啟發學生創造美的愿望。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這一重要課題還需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和探討。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因素,貫穿新課改理念,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