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德育滲透論文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語文是基礎性工具學科。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和兼顧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質教育,是語文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然而,語文教學畢竟應該以語文教育為主,我們不能因為強調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和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種滲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現。既然是滲透。那就一定要講究一些藝術性和操作方法。
一、課堂上積極滲透
在讀中感悟。古代文學理論家劉勰說過:“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言文字是情的載體。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重點字、詞、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從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讀中受到“澗物細無聲”的教育。有時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還需教師范讀,使學生人情入境。
二、引導學生對照感悟
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應該譴責。
三、在課外閱讀中滲透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四、在語文課外活動滲透教育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五年級學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交錯的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富有模仿性。故課外活動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五、教師自身的影響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對學生有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品德教育,在課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
總之,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開辟各種渠道,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到課外活動中,也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