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悅納學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最普遍、最經常、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教師每天面對最多的人是學生,而感到最苦惱的事是學生難教,特別是淘氣學生、違紀學生、學習落后學生等,常常為他們累得心力交瘁,被他們氣得七竅生煙。
假如我們嘗試著改變一下學生觀,情況是否會好一點呢?
一是“把學生當人”,二是“把孩子當孩子”,三是“把學生當學生”。
第一,把學生當人!學生既然是人,就有人格的尊嚴,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就要求教師把他們當作一個獨立完整的人來對待。既然學生是人,那就有差異,十個指頭有長短,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而每一個學生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欣然接受這種差異,允許學生冒尖,允許學生落后;鼓勵學生的進步,容忍學生的退步;成績好,學生可愛,成績不好,學生可愛……
第二,把孩子當孩子!學生是人,但這種“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是未成年人,即使是高中學生,長得比教師高大,但他還是“小人”。“小人”和“大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要“蹲下來看學生”,“蹲下來與學生說話”,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那么,你就會發現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們眼里的世界不一樣,你就能學會理解孩子,就會知道,孩子們犯的錯誤,常常是“美麗的錯誤”,是成長中的必然。我們誠然能蹲下來,用學生的眼光去審視很多東西,這樣,見了學生流鼻涕,便不會斥之為“不講衛生”;見學生弄臟了只穿了一天的衣服,便不會斥之為“邋遢”……,因為他們到底是孩子!
第三,把學生當學生!把學生當人也好,把孩子當孩子也好,但是學生到底是學生,他們是我們的教育對象和服務對象,我們不能放棄教育的責任,我們要對他們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全面負責,不僅要對他們今天的成長負責,而且要為他們明天的幸福負責。
必須明白,這世界上有的事情是我們能控制的,而有的事情是我們所無法控制的。如果你非要去控制那些無法控制的東西,那只能是自尋煩惱。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想方設法運用一切手段讓學生學好一點,多學一點,這是我們能控制的,在我們這樣做了以后,還有學生不愛學,還有學生學不好,那我們也就仁至義盡,無怨無悔了。
悅納學生,心平氣和地微笑著面對每一個學生:一是相信絕大多數學生是可以教好的;二是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平等加個性”將成為教育的一種追求。成材的人都是有個性的,有個性的學生才是有機會的學生;三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學生終就會成為一個社會人,知識多點少點,能力強點弱點,都能找到各自的坐標點。但是有一條卻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必須具有健全的人格。不能因為他們不夠聰明而歧視他們,使得他們不敢抬頭正眼看別人。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家里、在學校里、在社會上都抬起頭來走路,挺起胸膛做人!有信心的人才是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