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品社》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小學的品德與社會,我們簡稱“品社”,是對小學生進行系統的品德教育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著一定的導向作用。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品社”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義不容辭的。那么,在《品社》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情感滲透,言傳身教
??德育教育的過程是塑造少年兒童心靈和人格的過程。言傳身教作為道德教育的兩種教育方式,在德育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傳授道德知識,引導少年兒童正確的行為時,還得講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道德教育進入少年兒童的內心世界,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例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教師先要按時參加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語言行為美,教師要做到不打罵學生,不諷刺挖苦后進生。和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要求他們講究衛生,不亂扔瓜果殼皮紙屑,不亂花零用錢,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教育他們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等。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耳聞目睹,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接受教育,培養良好的品德。
??二、思想滲透,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就是利用現有的教科書聯系實際,提高思想認識,培養愛國情操,強化道德觀念。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的品社教科書的第三單元《來自社會的關愛》,講的是學校里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在我們學校工作的老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為了保證我們的學習和安全,他們提供了什么服務?學生爭先恐后說出自己的答案:門衛黃大爺一天要鎖好幾次門,醫務室的于大夫半夜為生病的學生打針等等。作為一名小學生,要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遵紀守法,勤奮學習,為校爭光。這樣,品德與社會也自然的滲透了思想感情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行為滲透,規范動作
??緊扣教材,聯系實踐,規范學生行為。如:在上《規則在哪里》一課時,我先設計了個小游戲,并提醒學生,游戲要有規則,否則無法進行。從而導出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規則。如:學校公共場所圖書室看書,電影院看電影,交通行路等。教育學生從小要規范自己的行為,講究公共道德,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他們懂得各項規則可以保證我們的鍵康、安全,從而進行愉快地學習。在遵守規則的同時,也享受著規則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從言傳身教,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等,多層次、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才能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