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德育工作,提高育人水平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參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在小學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與其它各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捉進學生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
一、加強文化建設,建設良好校風。
確定校園精神文化主旨,把校訓、校風、學風、校紀整合為校園精神32字——“崇德礪志、勤學奮進;文明友愛、活潑好學;主動認真、勤思樂學;明理守紀、自律修身”。另外,根據《守則》和《規范》編印了《小學生四字歌》,涉及德育、智育、安全等多方面內容。每學期開學進行校園文化教育,要求學生知其詞、曉其義,理解、踐行。
二、美化校園環境,提升育人功能。
1、校園環境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觸景生情,因美生愛,感到舒心怡神,從而增強環境保衛意識。學校要常辦常新,發現損壞及時維修維護。優化學校綠化工作,栽種花草樹木,力爭建成花園式學校。完善墻面文化,讓每一面墻壁說話。建好文化長廊,做好班內布置,力爭做到要讓學生視線所到之處,活動所達之地,都能感受到教育。加強學校衛生管理,使學校時時處處保持干凈。
三、注重巡查督促,強化習慣養成。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抓手,進行養成教育。每學期開學第一個月定為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月。平時注重對學生的督查,發現苗頭及時制止。利用每周升旗試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防微杜漸。
四、開展各色活動,提高切身體驗。
1、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五個教育”為主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每月一個主題,定期開展誠信、責任、助人等主題教育活動,做到有過程、有評比,有效果。
2、認真開展讀書活動。讀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有時能改變人的一生。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是他本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對一所學校而言,讀書的身影應當成為校園里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學校要積極開展讀書活動,讓大量健康優秀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學生心靈,開闊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智力,為孩子打好精神的底子。要引導學生愛好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要開放圖書室,讓學生親身到圖書室借書,與圖書零距離接觸,使圖書室成為學生最向往的地方。三年級以上,學生每周到圖書室借閱一次,我們采取了課余時間借書的方法,利用早晨、中午或放學的時間借書,不占用閱讀課。閱讀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書,通過讀書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
3、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文道統一,我校編印了校本課程《中華傳統經典名言誦讀》一書,分為讀書篇、學習篇、志向篇、勤奮篇等11個部分,每班每周安排一節“誦典”課,制定統一的教學進度,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利用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把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經典、最精華的詞句牢牢刻在心靈深處,讓濃縮了中華民族品格和精神的經典詞句,滋養學生的思想,升華學生的人生,為孩子們一生發展打下根基。
4、開展文體活動。一是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組建刺繡、剪紙、跳棋、七巧板等多個興趣小組,每周活動一次,期末進行評比展示。二是開展大課間活動,認真組織跳繩、踢毽等體育活動,定期開展競技比賽。三是開展藝術節、運動會及演講、手抄報、征文、書法等活動。通過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道德情操。
五、加強班級管理,建設良好班風。
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管理職能,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針對班級學生情況上好班隊課。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完善班級五有,形成正確的班級輿論導向,建設健康向上的班風。
六、評選德育標兵,引導日常行為。
開展德育標兵的評選工作,引導學生的正常的日常行為。我校先后進行了文明標兵、誠信標兵、助人標兵的評選。評選德育標兵做到有方案、有宣傳、有評選、有表彰。通過評選德育標兵樹立學生身邊的德育榜樣,并向榜樣學習。
七、加強媒體建設,建設正確導向。
1、編印校報《求索》。開設“校園要聞”、“光榮榜”、“優秀習作”等欄目,每學期發行兩期,發布教育教學信息,展示教育教學效果,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2、加強校園網站建設。建設好學校網站、德育網站、班級網頁,豐富網站內容,引導學生積極瀏覽。
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處處是德育、教師人人是德育。德育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變換著新的課題,給我們提出新的挑戰。我們教育人要與時俱進,在抓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徑,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