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美育德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所謂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狹義的美育,極端的定義是認為美育專指“藝術教育”;其一般的定義是認為美育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有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
所謂德育,是指培養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使人們能從理智上對客觀社會現象進行評價的一種教育。
德育和美育的區別主要在:前者是一種規范教育,注重培養個性對社會的服從;后者是一種解放教育,注重發展個性。前者主要通過說教、灌輸實施,后者主要通過誘發、引導實施。但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王國維說:“美學上最終目的,與倫理學上最終之目的合。”把美系和倫理學用之于教育實踐的德育與美育,都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創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與德育有密切的關系。德育給美育以豐富充實的內容,保證美育的正確方向。美育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過美并利用美進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德育與美育只能結合,不能分離,也不能互相代替。這是因為:
(1)美育的強烈的感染性是一般的理論教育所不具備的一種優勢。因為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動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種教育不帶有一般理論教育的強制性,能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容易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美育本身包含著榮辱感、羞恥心等德育因素,但并不等于德育。審美作為一種高級的情感,本身雖包含著必不可少的倫理道德的因素、善的因素,特別是對社會美的評判,往往同善惡的道德感緊密相聯,但畢竟是以德育為其思想理論基礎。
因此,實施美育本身雖極有利于人們在倫理道德領域中辨善惡、知羞恥,但卻不能代替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