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育在實驗室發光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教育德為先,在當今時代,中學生的德育不只是德育教師的責任,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職責。實驗室是學校進行素質教育、開展實驗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場所和科學啟蒙園地。因此實驗室不同于普通教室,實驗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師應據此刻意創設具有科學實驗特色的德育氛圍,以實驗室獨有的感染力去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去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一、營造好實驗室的文化氛圍
營造實驗室的文化氛圍,就是對實驗室進行具有實驗文化內涵的點綴和布置,使眾多的信息載體綜合形成一個具有實驗室文化特點的氣氛和情調。這些信息載體主要包括:標語口號、科學家畫像、科學家名言、學科實驗掛圖,實驗園地、展覽櫥窗等。例如:針對物理、化學、生物學科不同,分別在理化生實驗室內莊重地張掛古今中外獻身科技事業的著名科學家畫像及格言、警句。實驗室文化必將滲透實驗教學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并對教師和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筆者曾在一所中學的化學實驗室里看到這樣一組標語:“量筒量杯量量水平高低,試管試劑試試知識深淺。”這一耐人尋味的標語既緊密結合了化學實驗室內的教學活動,又為德育注入了積極的情感因素。
實驗室文化氛圍的功能可以概括成標識和教育兩大功能。當我們看到愛因斯坦、牛頓、鄧稼先的畫像就立刻判斷這是物理實驗室;當我們看到諾貝爾、門捷列夫的畫像即可判斷這是化學實驗室;當看到達爾文、巴甫洛夫的畫像即可得出這是生物實驗室的結論。實驗室文化氛圍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產生影響。例如,當學生看到黑板上方的“實驗、觀察、分析、創造”這幾個字時,他就可能領悟到“我到實驗室是來做實驗的,要認真觀察實驗的過程,對實驗的結果要做分析和思考,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
營造實驗室的文化氛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校領導和實驗教師應根據學校自身的條件與特點努力去創造既具有實驗文化內涵又有學校自身特色的實驗室文化氛圍。(2)實驗室里懸掛科學家畫像要做認真仔細地選擇。首先,科學家的主要科學成就要與實驗室的學科性質相對應,也就是說物理實驗室應當懸掛在物理學科有重要成就的科學家畫像,化學實驗室和生物實驗室也應按此原則處理。其次,實驗室中的科學家的畫像應努力做到既要有外國科學家的也要有中國科學家的,以有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3)科學家的名言對激勵學生熱愛科學、重視實驗有重要作用。科學家名言的基本內容要有所側重,應集中在論實驗和實驗室、論觀察、論創造性等方面。如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科學是沒有國境的,而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人”。牛頓:“如果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馬克思:“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嶇小路上,不畏勞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4)實驗園地一般設在實驗室后邊的墻壁上或實驗樓的走廊里,園地應多開辟小而精的欄目,如“科學家小傳”、“儀器史話”、“實驗史話”、“趣味實驗”、“儀器使用口訣”等等,實驗園地由師生共同舉辦,內容要定期更換。(5)對實驗室中的信息載體,實驗教師應通過恰到好處的引導,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擴大知識視野,給學生以和諧的美感。
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和遵章守紀教育
化學實驗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都是在有組織、有紀律的情況下進行的集體活動,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遵章守紀的習慣和集體主義精神有很大的關系。學生對化學實驗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心理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但也應對教學時暴露的問題及時引導。
例如在演示實驗時,學生會全神貫注,把注意力集中在燃燒、發光、顏色變化、沉淀生成、爆鳴聲等實驗現象上。但由于神經的高度興奮,學生平時在其他課上所掩飾和保留的許多東西會情不自禁地表露出來。如喝彩聲、驚嘆聲、唏噓聲,以及只顧自己看得清楚而站立的動作或者躍躍欲試的表情等。在學生分組實驗時表露出來的慌亂、膽怯、馬虎、隨便,不遵守實驗規則,不顧周圍或同組的其他同學,“我行我素”的自私行為等,不僅影響課堂教學秩序,也缺乏集體主義精神。這時候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遵章守紀和集體主義教育,努力使學生在默契配合中,培養自己的組織紀律性和合作意識,進而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創造精神
學生對化學實驗有濃厚的興趣,但這個興趣是不穩定的,有時會因為實驗現象的不明顯,實驗誤差較大,或者實驗的失敗,甚至發生安全事故等原因,降低學生對實驗的興趣,甚至出現懼怕心理,如不及時引導,必然抑制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揮,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耐心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安排重做實驗,直到實驗的成功,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繼續保持濃厚的興趣。由此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堅忍不拔的意志。
實驗習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實驗來解答問題,它是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驗習題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相互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選用實驗儀器和藥品,根據實驗現象或測定的數據,通過推理或運算,回答習題所提出的問題。有時還要以根據具體內容,要求學生“一題多解”,即從不同的途徑,用不同的實驗方案驗證同一結論,由此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誠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可能也不應該去大講特講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道理,但艱苦奮斗教育卻可以滲透在化學實驗教學的始終。例如有些實驗可以在實驗前要求學生自備一些實驗用品,如木條、銹鐵釘及其他實驗用品,還可以組織學生搞一些廢物利用,如用廢干電池制取鋅片、碳棒、二氧化錳等。實驗過程中,藥品要按規定用量取用,沒有規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要求學生愛護公物和實驗儀器;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做完實驗后,要洗凈用過的儀器,收拾好實驗桌,打掃實驗室;如果損壞實驗儀器或其他公物的,要主動報告老師并酌情賠償,所有這些要求都滲透著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
另外,實驗過程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強酸、強堿、有腐蝕性或有毒性的氣體,這些物質若不經處理,就會影響環境,而目前環境污染和保護是一個全球人類所關注的問題。借此,把環境保護教育穿插在化學實驗教學之中,對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具有重大意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挖掘化學教學內容,從學生身邊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出發,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比如在講到二氧化硫時。就可以滲透環保知識,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告訴學生二氧化硫是一種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份,它能導致水質酸化,毀壞樹木、莊稼。(2)規范試驗操作。例如,進行化學實驗時,將藥品規定了用量和濃度,有些藥品取最小或采用微型實驗,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讓學生觀察和記憶,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同時會節省藥品,減少污染,也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3)改進實驗操作。將一些有毒物質參加或生成的實驗進行改進,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如銅與濃硫酸的反應是一個演示實驗,按照教材上的做法,教室后面的學生看不清楚,效果不明顯,若改為學生實驗產生二氧化硫太多,污染又太嚴重。為此,我們將實驗中的銅屑改為彎成螺旋狀的細銅絲,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即反應,脫離即停止反應,可以讓學生輪流觀察或操作,使二氧化硫的產生降到最低限度。總之,改進實驗操作方法有多種,我們要根據學校實驗條件和教學實際,充分利用舊物質和廢物,將原有的實驗進行科學的分析改進,以達到更安全可靠、趣味新穎、快捷方便、可控制排污量、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等目的。
除了上述四點,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還應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茍、規范操作的認真作風;整潔衛生、注意安全的良好習慣等。總之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我們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德育教育,定能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最終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