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社會責任的對策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社會責任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點點滴滴做起,并持之以恒。
??一、重視家長學校建設,打好校外培養基地
??江蘇宜興的“四幫一”活動已得到中宣部的肯定,每個學校都建立了“問題學生”檔案,從“問題學生”的資料來看,大部分學生屬于破裂家庭或父母作小生意的,這些家庭要么溺愛孩子,要么對孩子不聞不問。總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所以,學校有必要對家長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培養孩子社會責任的能力。如:如何與孩子交流;關心孩子的什么;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哪些;目前孩子有哪些主要的心理問題,如何處理。只有讓家長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讓學生認同他們的社會責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健康成長。
??二、把社會責任理念滲透到各門學科
??1、文化課
??有的老師認為這些課的目的是給學生傳授文化、技術的,與社會責任的培養無關。我們認為,學會做人比學會做事更重要,社會責任是做人的基地,缺失社會責任就缺失了做人的根基。所以培養小學生的社會責任也同樣是文化、專業課老師的責任。以“三錢”為代表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為國家服務,正是他們社會責任的體現。科學家、名人的故事都能體現出他們的社會責任。
??2、班級活動課
??這主要為班主任提供培養小學生社會責任的平臺。
??1)用愛國情懷、民族精神,激發社會責任感。縱觀歷史,愛國主義歷來是激勵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人類社會歷史前進的精神動力。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總是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戚戚相關的。
??2)用崇高信念、遠大理想,培養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會責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動力,社會責任感是實現理想的條件。理想與責任是互相聯系的,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能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社會責任感就要從具體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具體的活動中培養。
??3)用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能夠培養當代學生的人生態度,能夠激勵人的社會責任意識。集體主義是以社會主義集體為價值目標,以個性發展為前提的。
??4)用誠實做人、守信辦事,樹立社會責任感。誠信屬道德范疇,是一條做人的基本原則,是人與人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砝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對人的誠信要求越來越高。維護誠信的最佳辦法是讓不講誠信的行為在個人信用史上留下污點,使不守信用者意識到不守信用的代價在一生當中難以承受。在誠信時代,就是讓守信用者享受誠信的回報,讓不守信用者自食苦果。另外,班主任要加強挫折對學生心理影響的的積極作用,并采取一定措施,克服消極影響對小學生心理帶來的壓力及行為偏差。
??3、心理、道德課
??這些課程對小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更具專業性。這就要求任課老師運用心理知識和職業道德理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沒有社會責任實際上心理就不可能健康,也就無所謂具有道德。一個心理不健康、缺乏道德的人,不僅對社會無益,而且對社會甚至家庭有害。
??三、加強課外活動建設,強化學生社會責任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很弱,形象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課外活動對他們的社會責任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社會責任理念只有在實踐中加以強化,才能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強化小學生社會責任的好辦法。
??1、承諾
??承諾是學生社會責任的口頭表述,是學生對自己的社會責任認同。具體形式有:承諾書、班級公約等。當然,對學生承諾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檢查才能體現承諾的意義和目的。
??2、演講、校園劇
??演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承諾,但它不僅強化了自己應該這么做,而且號召別人也應該這么做,所以演講、校園劇比承諾對小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更有意義。
??3、校外活動
??校外活動能讓學生更多更好了解社會,以此來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校外活動主要有:祭掃烈士墓,慰問敬老院,參觀工廠、農村等。
??學校只有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小學生的社會責任的培養才會有效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