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愛的德育導師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新時代的德育導師應該是最受學生歡迎、最讓學生崇拜、最有成就感的,做什么樣的德育導師才受學生歡迎呢?
教育是人類最具理想、最具熱忱、最具智慧的勞作和耕耘,教師既是開拓者,也是播種人,是將良種播植孩子心田的人。因此人們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園丁培育花草需要精心,耐旱的花草不能多澆水,愛濕潤的花草不能暴曬,如果園丁不掌握每種花草的特點,花園里就開不出艷麗多姿的花。
班主任尤其是德育導師也是這樣,要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培養每位學生的良好習慣。萬平老師在《教育是溫暖的——做一個播種幸福的班主任》中讓我們看到老師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不忽略每一個學生,她每隔兩個星期就將全班學生姓名默寫一遍,一時想不起來的學生就在下星期有意識地跟孩子聊聊天,讓孩子懂得自己的點滴進步都在老師心里。她還利用文字點亮學生的心燈,利用網絡走進學生心靈,利用家教沙龍鼓勵家長,鼓勵學生。針對弱智學生,設計各種動手練習。連如何進教室,進座位,如何收拾書包都指導,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把孩子當作種子,耐心等待他的發芽,生根,長葉。多精心的園丁!園丁不偏袒哪朵鮮花,也不放棄哪顆弱苗,花園才會多姿多彩。老師把自己的光和熱普撒在每個學生的心田,班級就會溫馨和諧,蒸蒸日上。老師如果放棄了一個學生,意味著放棄了一個班級,因為一個班要亂,一個學生就夠了。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方方面面是何等的重要。
愛別人是權利,被人愛是幸福。作為一名教師,愛學生,既是義務,更是責任。巴特爾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教師對學生的愛要持之以恒,這是每個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一個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當然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后進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于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因此,我通過召開班會課,動員同學們一起去幫助他,讓他感受到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在更新教育觀念的今天,作為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樹立信心進而達到育人的目的。愿:我們攜起手來乘賞識之風,捧起關愛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種,使每一位都能沐浴在師生的關愛之中,共同把后進生轉化成為先進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