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班主任事跡材料:讓愛破繭成蝶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泰戈爾說:“歌聲在空中感到無限,圖畫在地上感到無限。”鄒靜老師說“教育在愛中感到無限。”
俗話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一支部隊,沒有一個出色將領的領導、管理,很可能是一盤散沙,缺乏戰斗力,遇有困難或敵情,定將一觸即潰。同樣的,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將領”,對班級的影響極大。一個班級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班級的班主任。我校鄒靜老師自擔任班主任以來,所帶班級班班風正、學風濃,多次獲得“先進班集體”稱號,受到校領導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2002年教師節,許昌市教育電視臺播出她尋找、教育問題學生的專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她是怎樣做班主任工作的呢?讓我們來走近她。
一、寬容的愛——對待和批評違紀的學生。
學生違反紀律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這一點可以說是天經地義,所謂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有班規,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怎么樣才能使受到處分的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處罰而不至于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呢?學生違反紀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鄒靜老師卻能將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轉變為好事。她在班上大力推行這樣一種處罰方式:對違反紀律情節比較輕的學生,罰他上講臺唱一首好聽的歌或者講一個動聽的故事,對于違反紀律情節比較嚴重的學生罰他們寫一份200字左右的違紀心理日記,描述他當時的違紀心理,請大家注意寫的是心理日記不是保證書更加不是檢討書。這種處罰方式的效果很好。第一:受這種處罰方式的學生一般不會對老師產生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因為他在講臺上面唱歌或者講故事時,下面的同學會給他熱烈的掌聲,可以說他是在一種很快樂的氛圍中受到教育。第二:學生在眾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講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對他的口才及膽量是一個考驗和訓練,寫心理日記的學生培養了組織語言的能力。第三:可以讓受罰學生的心態更加積極,可以發掘到一部分學生的潛能。她班上有一名男生小謝同學,平時不愛出聲,有一次違犯紀律后自己選擇了上講臺講故事,結果他的故事講得很流暢,而且情節生動,獲得了同學們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他在大庭廣眾表現自己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了,而且充分的意識到自己其實并不比別人差。
二、智慧的愛——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她所帶的班級在學習上都處于全年級領頭羊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級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競爭環境。在管理班級上,她積極主張這樣一個理念:“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她總是在與學生見面的第一天就把這樣一個理念教給了全班學生,這個理念一直貫穿于她治理班級的整個過程中。為了配合這一理念,她為班級設計了兩套獨特的掌聲,一套是用來鼓勵自己的,一套是用來鼓勵他人的,通過這些理念和掌聲,激發學生的斗志。學習上她大張旗鼓的鼓勵學生向老師發問甚至是發難。紀律上她積極主張鄺根生老師提出來的“先專政后民主”,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三、嚴肅的愛——正確的引導班級輿論。
班主任在教育、教學、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根據是非標準進行褒貶,該肯定的就肯定,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獎勵;該否定的就否定,并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種能夠扶持正氣、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阻止不道德現象的集體輿論。這種集體輿論不是班主任的單向灌輸,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壓倒多數的正確認識與言論基礎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對全班成員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約束力。她最善用的是是借力用力,借助集體的力量。舉個例子:凡是考監考過她班的老師都知道在考試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一個學生提前交卷、更加沒有學生作弊等違紀現象。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在第一次發現班上有丟東西的時候,針對這個現象她馬上在召開主題班會,班會上學生對亂拿別人東西的行為都深惡痛絕,主題班會的內容是拿東西與作弊,利用辯論等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考試作弊和亂拿東西沒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偷別人的精神財富,后者是偷別人的物質財富,甚至前者更加可惡。同時她還宣布,每次考試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全班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投票檢舉揭發在考試中有不規范行為的同學名單,結果這一招還真管用,她班考試從來沒有學生作弊。
四、深沉的愛——培養高效率的班干部隊伍。
同樣都是班主任,有的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效果并不理想;而鄒靜老師的班主任做的輕松且效果很好。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有沒有培養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隊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同傘柄、支架和布,一把再好的傘柄如果沒有支架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片天空的。她非常善于尋找和使用“支架”。她選拔班干部打破了傳統的干部委派制,引入了競爭上崗制、目標責任制。在競爭中,人人都有參與權,經民主提名,準備競選方案,發表競選演說,自由辯論,然后民主投票產生班干部。最后以班集體的名義召開“新聞發布會”,由班級發言人宣布競選結果。在以后的每學期初,干部競爭上崗這一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活動對全班同學心靈的震動很大,在活動的不斷進行中,干部對自己的要求更嚴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也得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因此她所帶班級的“干群”關系一直十分融洽。她所培養的班干部出類拔萃,許昌日報于2002年5月連續刊發了介紹她班班干部的《中隊長周碧涵》《有一手的史丹》,這在我校尚屬首次。
五、真摯的愛——結出累累碩果。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獲。正是由于她所帶的班有了良好的班風、學風,有一支得力的干部隊伍,使她所帶的班在考試、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她經常以集體的名義舉行書法比賽、詩歌朗誦比賽、即興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等,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掘他們的潛力,發揮他們的特長。在她的班級中涌向出一批優秀的學生,周碧涵、劉煜航的器樂演奏曾多次在許昌市各種文藝晚會演出并獲獎;羅冰、周碧涵、王藝錦的作文經常登于報端;02年許昌市舉行的科技創新大會上,張時樂發明的電動搗蒜機榮獲發明二等獎。她多次被評為我校“優秀班主任”“十佳輔導員”。2002年教師節,許昌教育電視臺專門播出鄒靜老師尋找、教育問題學生的專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002年5月她所帶的四(1)班班風正、學風濃,獲得了魏都區先進班集體。2005年11月,她撰寫的論文《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市婦聯組織的第八次家庭教育研討會上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