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個現代發達文明的社會,是靠公民的高素質來支撐的,公民的高素質是靠教育來支撐的,而教育的繁榮和振興關鍵在于教師。千教萬教,歸根結底,是要教會學生做人。承擔著教書育人責任的人民教師工作非常重要,做一名教師不容易,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更不容易。班主任工作充實,內容豐富,充滿快樂,同時也不乏艱辛與困苦,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唱好”以下“四部曲”。
第一部曲:班主任的個性品質——愛、寬、敬、博
愛: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心的人不能做班主任,有愛心是一名班主任的最基本素質。班主任必須要關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更關心學生的心靈,給學生學習上的耐心指導,給學生生活上的熱忱幫助,給學生心靈上的悉心呵護。英國著名詩人雪萊在《論愛》中對愛闡釋道:“倘使我們推理,我們總希望被人理解;倘使我們遐想,我們總希望自己頭腦中逍遙自在的孩童會在別人的頭腦里獲得新生;倘使我們感受,那么,我們祈求他人的神經和著我們的一起共振……”。愛的核心內容就是理解和尊重,想事、做事要常常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非常需要老師的關心愛護,在學生的心里老師非常神圣,你的一個細微的眼神,一聲輕聲的問候,一個真誠的微笑,灑給學生的是一份喜悅,一縷陽光,一點溫暖。給感冒生病的學生送去問候,給鉆研難題的學生送去信任,給獲得成功的學生送去祝福,一次次作業的面批,一次次不經意的提問,一次次平等的交談,都能在學生的心頭蕩起情感的漣漪,因此班主任必須是一個有情有義、有愛心的人。
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做人自律的一條重要原則。班主任要懂得寬容,要學會寬容,寬容是班主任的又一個重要素質。學生鬧點小矛盾,出點小摩擦,有時調皮,有時搗亂,我們要指出正確的做法,要用合適的方式進行規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學生都是未成年人,不少的事理都是似懂非懂,不少的事情都是似會非會,說他們不懂又懂點,說他們不會又會點,他們渴望獨立,又不能離開家長和老師的幫助和扶持,心理上還不完全成熟,性格上還不十分確定,他們有時特別興奮,臉上常常掛著幸福的微笑,他們有時心情郁悶,一臉寫的都是不高興。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學生,學生犯了一點錯誤,這正是他們不成熟的表現,絕對是可以原諒的,不能總是盯著學生的錯誤不放。給學生一個機會,可能就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生的大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人和人之間都能懂得寬容,都能學會互相寬容,人際關系才會正常,人際交往才會順暢,我們的社會才會走向穩定和諧。
敬:工作勤奮刻苦,敬崗敬業。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有“畢生事業一教鞭”的精神,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必要素質。班主任所管的事情、所做的事情,比一位普通的科任班主任要多的多,為學生所操的心要多得多。一般來說,一位老師正常上課所完成的工作,就已經夠一個人的工作量了,做班主任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學生的常規管理,班級的日常事務,學校的各種活動等等,單就班主任工作范疇,一位班主任操的心、受的累,絕不亞于常規教學中的工作量。班主任所管的事情,班主任為學生所做的事情,有時比學生的家長要多很多,學生每天最有效的時間絕大多數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生的一言一行和所作所為,可以說都是在老師的眼皮底下,班主任為學生該想的事天天裝在心里,為學生該做的事一定責無旁貸。班主任的心里裝的學校的事,比裝自己家里的事要多,班主任管學生的事,比管自己孩子的事要多。記得八十年代國家給班主任每月補助5——7塊錢,那時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六、七十塊錢,近二十來年國家給班主任每月補助一直是15塊錢,而我們的工資已由以前的幾百漲到現在的兩千到三千塊錢左右。在這里我不是給我們班主任喊苦,想說的是現在做一名班主任確實不容易。要有這種犧牲和奉獻精神的人才能勝任班主任,要精業、勤業、敬業的人才能做一名出色的班主任。
博: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又有廣博寬厚的文化素養,這是一個學生佩服的班主任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我們直面的是一群煥發生命活力的、朝氣蓬勃的、積極向上的學生,他們在許多方面比我們老師在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優秀的多,面對現在這樣的信息社會,學生感知新信息的速度很快,班主任要做到學生懂得的自己也必須懂,學生不懂的自己也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歷史、社會、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知識都要有所了解,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并能真正的應用到自己教育教學實際,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自己的“一桶水”要滿,還要有自己的“第二桶水”,要觸類旁通,精自己教的學科,知其它的學科,給學生講什么事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幫學生做什么事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學生會由衷的佩服這樣的班主任,學生會從心里說“我們的班主任真棒”。
第二部曲:班主任的工作態度——嚴、勤、細、恒
嚴:常言道:嚴師出高徒。班主任要用嚴謹的態度要求學生、管理班級,結合校規校紀經過全體同學討論,用民主的方式制定出符合自己班情的班級規章制度,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全班同學都必須嚴格遵守。學生該做什么、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不該怎么做要求要清清楚楚,支持什么、反對什么觀點明確,旗幟鮮明。在班級制度面前班主任和全體同學一律平等,對學生的優秀行為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學生的錯誤行為絕不姑息遷就,嚴格要求是對學生關心愛護的一個具體表現。嚴,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嚴,才能打造出班級“鐵”的紀律,嚴,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班風。
勤:腿勤、手勤、嘴勤。人們把班主任比作辛勤的園丁,做為班主任“勤”尤為重要,“勤”有時可以彌補班主任工作經驗和能力的不足,正所謂勤能補拙。班主任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和學生經常在一起參加活動,共同探討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盡可能的多幫助同學做一些事情,比如和學生一起做值日,和學生一起參加競賽活動。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和學生在一起,不擺老師的架子,躬下身來誠心誠意地和學生交朋友。不僅了解了學生做啥,還了解了學生在想啥,那么班主任在班里說什么的時候就會有的放矢,表揚誰、鼓勵誰、鞭策誰就能令學生口服心服,就能說到學生的心里面,班主任的威信自立,班集體的凝聚力自成。
細:細致入微。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都來自不同的家庭,都有迥然不同的個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十分復雜的世界,都值得我們班主任去細心品味、認真拜讀。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名同學,學生一句隨意的話語、一個不在意的動作、一個脈脈的眼神,都反映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各種外在表象的變化,反映了學生思想和心里的變化,班主任了解了來自學生方面的這些細小的信息,就可能把有些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事后的“亡羊補牢”。把握了學生的內心思想動態,就會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就不會失去一個個激勵的機會和教育的契機,班主任工作就會得心應手,班級就會和諧穩定有序。
恒:持之以恒。班主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要堅持經常,不能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對學生的常規教育要經常講、反復抓,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更要不斷反復的、有意識的去積極培養。班主任做任何事情或者要求學生去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有布置、有安排、有檢查、有總結、有反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這樣要求、這樣去做,堅持經常,良好的做事習慣就會形成。班主任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身體力行,言教不如身教,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班主任能持之以恒做好的事,學生就會學著班主任的樣子也會持之以恒的做好,要求學生做到的事,班主任率先做到并且做好,越是小事越要做好,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需要上百次的不斷重復才能成為自覺的行為。班主任不能嘴上要求的嚴做的松,要求學生天天堅持,自己卻不以為然,這樣勢必會適得其反,因此,培養學生好的行為習慣、做事習慣和學習習慣班主任要身體力行,持之以恒,以身作則,說的、做的和學生一模一樣,學生好的習慣才會逐漸養成。
第三部曲:班主任的工作藝術——望、聞、問、切
望:認真欣賞,全面觀察。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跡,班主任面對著一個個生命的奇跡,我們要走近他們,去了解他們,去耐心的欣賞他們。要觀察學生上課學習的狀態,觀察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和質量,觀察學生課間以及自習課和同學們相處的情況,觀察學生值日和勞動時的表現,觀察學生同學之間人際交往的情況。通過觀察反饋給我們的每個學生不同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理,我們的頭腦中就會形成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的生命個體,不僅可以發現他們的不足和弱勢,更可以發現他們的亮點和可愛之處。眼晴是心靈的“窗戶”,只要我們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學生、用心去仔細品味學生,就會被這些生命所打動、所感動,他們不僅本身是個奇跡,而且還正在醞釀和創造著奇跡。
聞:學會多聽,注意傾聽。西方有一句諺語:上帝給我們造了兩只耳朵一張嘴,為的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實際教學中,不少老師或受傳統師生觀念的影響,或受老師個人經驗的影響,或受單一教育方式的影響,或受時間、精力的影響,采用著“一言堂”的教育方式,有時根本無暇顧及我們的學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嚴重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個性發展,甚至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伏爾泰說過:耳朵是通往心靈的道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學會傾聽可以使老師更加全面的掌握班級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把握有利的教育契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自尊心理的需要,可以捕捉機會、創造機會,進行隨機德育,增強班級管理的績效。
問:遇事多問,善于溝通。當學生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時,當學生沒有考到理想的分數時,當學生之間鬧矛盾鬧意見時,如此等等,我們班主任不妨多問問自己的學生,給學生說話的權力,給學生辯解的機會,給學生表達思想的空間。我們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包容學生的不足,善待學生的錯誤,給學生改正自己錯誤的機會。學生的錯誤很多的時候都是可以原諒的,我們老師的錯誤很多的時候是不可以原諒的。受傳統教學和習慣的影響,老師更多的更善于過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遇事只顧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學生溝通只顧自己“抒情”,不顧學生的情感和心理,老師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了,自己心里舒服了,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學生喜歡老師給他們自由的空間,喜歡老師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喜歡老師關注他們的情感的變化,喜歡老師給他們的鼓勵性的評價。
切: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對癥下藥,方可藥到病除。不同的事情,面對班級同學,談話、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相同的一件事情,面對不同的同學說法和做法也不相同,同一個學生,面對不同的事情說法和做法也不能相同。醫生給病人看病,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藥,相同的病對不同的人用藥肯定也不一樣,同一個人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藥。班主任要像醫術高超的醫生那樣,了解“病因”,懂得“病理”,該吃藥吃藥,該打針打針,該輸液輸液,下手要準,要減輕“患者”痛苦,手段和辦法要科學、高效。要把“讓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作為育人目標,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宗旨。從關注學生的心理人手,用我們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情緒來感染和影響學生,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和諧良好的心理氛圍,心理教育,曲徑通幽啟心扉。尊重學生,不傷學生的自尊心,不毀學生的自信心,關心學生,不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更關心學生的心理和生活,關心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感教育,心曲淺唱潤心田。學生只有親其師,方可信其道。這樣,班主任工作起來才會游刃有余,才會實現自己的班級管理理念,打造穩定的、有生機的、和諧的優秀的班集體。
第四部曲:班主任的內心感受——喜、怒、哀、懼
喜:興奮、高興、歡喜。班主任的內心喜悅來自自己的學生,來自自己的班級,我做過一項調查,90%的班主任喜的是自己的學生自覺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學習成績不斷進步。自己的學生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班主任肯定比任何人都高興,一個班級多由四、五十名同學組成,每一名同學取得好成績班主任都會興奮不已。讓班主任更高興的是學生的進步,尤其是平時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他們的進步會令班主任興高彩列。在班主任心里,自己的學生說出一句體貼老師的話語,給出一個善意理解的目光,做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會讓班主任深感安慰。學校領導、科任老師或其他人表揚自己班的學生,說他們行、說他們好的時候,班主任的感覺就是在表揚自己,那種內心的自豪感、驕傲感甭提有多么美了,那種感覺比表揚班主任自己還要強烈,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里。班主任看到自己學生逐漸長大懂事,學生積極上進,善解人意,學生家長支持老師的工作,學校領導理解老師的辛苦等等,讓班主任興奮、高興、歡喜的理由太多了,真是班主任忙碌每一天,辛苦每一天,更快樂著每一天。
怒:不高興、生氣、憤怒。班主任也有發怒的時候,也有不高興的時候,這是人的正常的情緒反映,班主任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只要有適當的理由并反應適度的情緒都是正常的情緒。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做事習慣、學習習慣肯定千差萬別。一個班級四、五十名正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性格特點、脾氣秉性迥然不同,因此同學間有時一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班主任有時不高興、生氣是很正常的事情,從沒有聽說沒有不生氣的班主任,從沒有聽說過沒有發過怒的班主任,有人說和學生生氣不能生真氣,實際上班主任所生之氣都是真氣。紀律不好、搗亂,尤其是置校規校紀于不顧,屢講屢犯,屢教不改的學生,有時真讓班主任感到頭痛,真是生氣。有時還會碰到對自己孩子放任不管或“慣”孩子的家長,明明自己孩子有缺點,家長還到學校為自己孩子“拔創”,這是班主任最不高興的事情。當班主任時間長了,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讓你煩心的事、讓你惱怒的事、讓你難忘的事,不生氣不可能,只不過氣生過以后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可不能忘了氣大傷身。
哀:無助、無奈、悲哀。當一個人心里沒有了依托,心靈缺失了朋友、親人的呵護,產生孤獨感的時候,內心就會有一種無助的感覺,班主任也會有這種內心無助的體驗。個人家庭的事情,班級學生的事情,所任學科教學的事情,學校布置的各種任務,這么多的事情都要班主任一個人承擔,我所看到的班主任幾乎整天都沒有什么喘息、休息的時間,更不會有什么閑聊的時間,自己沒課的時候,還要批作業、和學生談話、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學生的心理工作,有時還要約見學生家長,班主任的工作是滿負荷、是超負荷,工作的重力太大,工作的壓力太重。班級一旦出現違紀的學生,要調查事情經過,平和各方的心態,如何恰當地解決問題,事后的鞏固教育等這一系列的工作下來,有時會讓班主任感到精疲力竭,內心那種無助、無奈的感覺隨之而生,恨自己沒有長出一雙翅膀,沒有生出三頭六臂。我也由衷地理解有的班主任在問卷調查時說的:我最高興的是放假休息。當班主任看到自己的學生雖經苦口婆心的耐心教育,表現我行我素仍然沒有效果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學生厭學最后導致輟學或轉學離開自己身邊、離開自己班級的時候,當學校教育、老師教育與社會不良影響共同沖擊學生思想,學生對學校、老師的教育不信任的時候,這時作為班主任對自己的教育效果、教育行為、教育力度往往產生一種“悲哀”的情緒,社會、學校、家庭三方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我們的教育行為才會有效果,我們的教育才會擲地有聲、鏗鏘有力,而現實的教育班主任不少遇到的是“三方”教育的不一致、不協調,因此班主任有時對自己的教育也深感饋力,班主任悲從此起,哀從此生。
懼:擔憂、害怕、恐懼。古人云:君子憂道不憂貧。班主任擔憂的不是自己的家庭、家境,真正擔憂的是自己的學生,是不是表現更好了、懂事了,學習成績進步的如何,哪個學生的家長長期不在家,學生是不是吃的好、休息的好,學生身邊沒有家長管理,可別迷戀上網吧,可別出現什么問題,學生沒有來校上課也沒有請假,是生病了還是逃學了,家長是不是知道,要是在校外沾上不好的人、惹上不好的事那可就麻煩了,現在全國上下、校內校外對安全是多么的高度重視,我班的學生可千萬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出了問題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班主任的這些擔憂、害怕和恐懼,絕不是杞人憂天,絕不是自尋煩惱,絕不是無中生有,這里面體現的是班主任的職業道德,體現的是班主任高度的責任感。有時班主任也擔憂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和水平是不是還能夠滿足自己學生的實際需求,所謂身正為師,德高為范。班主任的教育水平、內在修養也要與時俱進,要善于學習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內修素質,外練技術,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少一份恐懼,多一份安慰。
國家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全民素質的提高,而這些都離不開教育,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需要高素質的教師,班主任——教師中佼佼者集合的優秀團隊,一定會不辱使命,用踏實的態度,高效的工作,優秀的業績,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