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論文:論怎樣做好初中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中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對中學班主任角色定性為: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領導者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學生全面發展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并負有協調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之間聯系的作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中小學班主任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和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而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可以看出班主任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班主任的我們應該時刻感受到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的態度關系到學校的發展更關乎學生的未來,牽涉到學生背后的無數家庭。
其實每一位班主任都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因為每一位都是學校經過再三考慮選出的,但是在現實的班級管理中卻常常聽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嘆息,常常聽到許多班主任嘮叨說90后的孩子不好管理,他們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自我而又目中無人,他們的小腦袋知道很多東西就是不愿意花點精力在學習上,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導往往換來的是不屑一顧而不是預期中的感激涕零,似乎是沒招了。相對于70年代80年代那些“唯老師家長馬首是瞻”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確實不是很聽話,,他們的想法千奇百怪,他們的行為我行我素,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常常弄得班主任手忙腳亂、暈頭轉向,真是身心俱疲,難道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就只能疲于應付和長吁短嘆嗎?筆者也是一位管理班級多年的班主任,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只要我們把工作做實并注意工作方法,90后的孩子也會很聽話的。
1、班主任要給自己準確定位,明確自己工作任務
接手一個班級后我們首先要給自己準確定位,明白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與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是初中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與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社區與推進課改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準確定位只是給我們指明了工作的大方向,要想切實地把班主任工作做好,還要明確班主任的工作任務,班級管理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班級組織建設,加強班級組織建設,關鍵要抓好以下幾個要素:一是要有明晰的班級目標,班級組織建設與培養是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班級組織建設的目標就在于把一個隨機組成的學生群體逐步建設成為一個目標明確、機構健全、規范有序、有凝聚力的班集體。二是班級日常管理,班級日常管理指班主任每日每時開展的具體管理活動,這些日常管理活動包括品德指導、學習指導、安全與法規的指導和健康與衛生的指導,還包括對學生的評價等。三是班級活動管理,班級活動管理是指班主任指導或直接組織的晨會、班會、團隊活動等班級教育活動,這些由班主任組織的課堂教學以外的班級教育活動是實現班級管理目標的重要途徑。四是班級教育力量管理,班級教育力量管理指班會族人對班級有影響的各種教育力量的協調,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是唯一的管理者,也不是唯一的教育者,在班級組織中同樣作為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還有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等,這些力量既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班級教育的重要力量,對這些力量進行管理,是班級管理的組成部分。五是班級危機管理,班級危機管理指對在班級、校園可能出現的危機的干預、處理,包括危機預設、危機準備、危機確認、危機控制和危機善后等。班主任只有給自己準確定位并明確工作任務才能在班級管理中處于主動地位而不至于疲于應付。
2、班主任要有務實精神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大愛無私
單純從理論上給自己準確定位、明確目標可以說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可以做到的,而現實的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它需要的不只是理論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
接手班級之后首先要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學生。教育是了解世界的一把鑰匙,了解學生是教育的一把鑰匙,班主任應當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了解其心理發展、智力發展和身體發展的個人特點、了解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初中學生來自千家萬戶,家庭環境各不相同,家長要求各不相同,社會影響各不相同,學生的性格、思想、道德、情操、習慣等方面也都有不同表現。對于這些變化發展著的情況,班主任應該比其他任課教師更多地了解,真正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找到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才能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教育,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要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班主任必須進行調查研究。這種調查研究首先是真誠而相互信任。其次更是深入、細致、艱苦的,需要班主任用理智控制行動,不能感情用事。再次,這種調查研究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有計劃長期的過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班主任要對本班每一位學生做一個梳理,做一番分析,設置相關欄目,為他們建立個人檔案。
我們有許多班主任在工作中確實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可謂對學生了如指掌,但是與學生的溝通卻不是非常理想,以至于常常抱怨學生太不懂事。筆者認為他們雖然有責任心卻缺失了愛與尊重。在余心言為李鎮西《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一書所寫的前言《我們為什么要辦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使我們強烈感受的是李鎮西同志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笑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并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卑嘀魅我嬲龅綗釔蹖W生、尊重學生,就要具備“四心”,即愛心、真心、公心、慧心。班主任應該是一個溫暖的教育者,愛心是溫暖的源泉,真心是真切地愛,公心是平等地愛,慧心是理解地愛,由此而生成的溫暖是真實可觸及的、惠及所有學生的、撥動心弦的那種溫暖,如果你能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你的真切的愛、平等的愛、理解的愛,那么,你就是一個溫暖的教育者。讓我們一起為成為溫暖的教育者而努力,讓我們一起用生命去溫暖生命。
務實精神可以讓我們把工作做到實處,而只有愛才能真正實現心靈的溝通達到教育的目的。
3、班主任要練就慧眼,注重個別教育。
班主任要心中有愛,但是還要注意表達愛的方式,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思想意識,有自己的個性,所以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還要練就慧眼,注重個別教育。
學生是存在各種差異的,首先是發展上的差異,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好生”、“中等生”、“差生”,其次孩子還有個性上的差異,他們會有不同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他們還有不同的家庭成長背景,他們身上的某些東西是不符合教育要求的,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實施集體教育的同時進行個別教育以消除那些偏離目標的差異。
在進行個別教育時,班主任首先要把握學生的問題所在,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明確教育目的,準備相關材料、數據、事例。在與學生溝通時,也要區別對待,如對勤奮好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說;而對缺點多、自尊心強的學生則適宜先與學生融洽感情再由淺入深逐步涉及教育內容;對那些不善言談而又心理緊張的學生適合采用啟發式,針對學生問題啟發誘導,使他們思想上有所發現,并體驗到頓悟的快樂;用參照方式提出教育內容,讓學生在跟參照對象的對比中感受到心理上的某種壓力,促使自我認識,適用與中等學生;對那些行動散漫、不能正視自己缺點的學生可以用措辭比較尖銳、語調比較激烈的方式進行教育。
當然在實施個別教育時,班主任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深入了解,解除心理防線;2、摸清情況,有的放矢教育;3、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4、要注意時間、地點、場合;5、教師態度要誠懇而富有啟發性。
4、班主任要講究工作方法,要有水的智慧。
孩子的成長是一天一天進行的,我們做班主任的首先要有等待的心態,,要相信只要我們用心用愛在付出,孩子們就一定會按照我們的設想水到渠成地成長,切不可操之過急。
初中生不管從心理還是生理上來說都還沒有達到發育健全的程度,他們的一切都顯得很不穩定,包括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中的種種表現,我們切不可以視之為沒有原則,出爾反爾從而在人品上否定他們,而應該像水一樣溫柔地打磨掉那些旁逸斜出不合時宜的東西,若是想要一刀砍掉只會讓他們感覺到疼痛從而產生叛逆心理進而不服管教,反而加大管理難度。
班主任的人格與學識就像水一樣,孩子們就如同禾苗,他們的成長離不開水,水也不必過分愛護禾苗,只要每天澆灌一點,孩子們必然在潛移默化中長大成人,當那一天到來時,我們會發現原來教育并不是想象中那樣艱難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