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論文:小組技術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作為一線的班主任,我的班級評價可能不符合有些專家眼中的標準,常見的評價是指學生的作業(yè)、小測驗、問卷調(diào)查表、小論文、計劃書、實驗報告、活動過程紀錄等表明學生學習狀況的原始資料,還包括對上述內(nèi)容的評價,如分數(shù)、等級、評語及改進建議。但在繁忙、瑣碎的班主任工作中,運用上述評價方法恐怕只有神仙才會做好。我覺得評價的目的就是調(diào)動學生做事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發(fā)展。但如何才能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起到應有的作用呢?在跟隨趙處長的研訓班學習后,我和處長學到了小組技術中的評價方法,這種評價的應用讓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就這個問題談點自己的看法,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提出、指教。
引例:小寧是我班最讓我頭疼的男生,這個孩子腦子并不笨,但極其懶惰,學習成績很不理想。家長管教的方法也不得當,除了媽媽,家里其他人都寵慣得厲害,四十分鐘的作業(yè),三個小時也做不完。在學校里,小到記作業(yè)記事本,大到上課聽講、測試都得班主任親自過問,否則就偷懶應付,中午不讓他出去,他就不出去,就在座位上坐著,無動于衷,也不認真完成我布置的內(nèi)容。在實施小組技術后,他的期末成績語文、數(shù)學兩科都過了90分,平均分達到了92.5。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進步呢,這還得從我班的評價改革說起。
我班的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小組產(chǎn)生的具體作法如下:每學期初按照上學期的綜合表現(xiàn)排名,師生共同推選出小組長6-8名,不重復擔當。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我班已經(jīng)有32名同學當過小組長,超過我班同學的一半,這讓大多數(shù)同學都得到了鍛煉的機會。每學期開學第一天到校日,全班同學無一缺席,因為那天將產(chǎn)生新的小組,同學們都很期待。在同學們推薦和自愿的前提下先產(chǎn)生了6名組長(因我班正好60人,這樣每組10人,每周各組評比時就不用算平均分了)。六名組長拿出紙和筆,到前面講臺站好,座位上的全體同學起立,由組長輪流挑選組員,先是第一組組長開始選人,每次一人,男女搭配開,即這次選女生下回必須選男生,點到的同學如果同意就坐下,這樣循環(huán)下去,直到選完為止。
組長挑選的當然都是平時相處得很好的同學,這樣相互認可形成的小組更有默契和凝聚力。新的小組產(chǎn)生后我安排了兩件事:1、選出副組長,2、選擇掃除的任務。我事先把掃除任務分為了3項:(1)掃地、拖地、擦灰、擺放;(2)走廊、辦公室、墻圍子、倒垃圾;(3)抬送飯筐、刷勺、盛飯、刷地。讓學生自選掃除任務,完成的效果自然會好。做完這兩項后,全班集中匯報,六個組中有3個組在期中前掃除,剩下3組期中后掃。集中在一起連續(xù)掃除的學生每天都做這一件事,時間長了就習慣了,這就會有“路徑依賴”效應的產(chǎn)生。對于掃除的檢查我獎罰分明,因為小組怕扣分,所以人人都謹慎,精神頭十足,互相照應著。這樣我班衛(wèi)生一塊讓我省心不少。
平時班級的教育教學都結(jié)合小組評價進行,例如:測試成績、紀律、衛(wèi)生、貢獻等。每月評出冠軍組頒發(fā)獎品、或以外出游玩作為獎勵。但小組評價畢竟是從整體上的考評,學生個人的成績獲得認同、得到肯定的愿望也很強烈,所以我在五年下學期又設置了個人評價《誰與爭鋒》,評價的范圍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這兩項評價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進行數(shù)學測試,每組滿分和99分都能為本組加上分,而最差的會給本組扣分。學生以自己有能力為本組加分為榮,對于落后的,有可能為本組扣分的同學,全組幫助、輔導他。在這種“團體壓力效應”與“目標效應”心理方法調(diào)動下,我班衛(wèi)生方面從不用我擔心,學生天天中午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經(jīng)常是我說別掃了,今天夠干凈了,他們還是不同意!以前經(jīng)常遲到的同學在按小組評價后也很少遲到了,原來每天早晨,小組成員們輪流給他打電話催他快點,別晚了。小組評價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各方面的積極性,學生們的集體觀念、進取心都在增強,班級也有了很強的凝聚力。
但是由于每組成員的差異性、而評價時只看小組總分,獎勵總分高的前三名小組,一段時間后,“三個和尚挑水”、“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開始滋生。小組后進生逐漸產(chǎn)生我不努力也沒事,我們組不會受到影響的心理。于是,在六年級時,我把《誰與爭鋒》改為小組評價表格,使得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我把小組的10個人列成名單,貼在墻上,指定加減分的規(guī)則,變原來的小組積分為給小組的每個人加減分,周五的時候先計算每個人的得分,再計算小組總分。然后分個人和小組兩方面獎勵強化。一般分成3個等級,得獎率為90%以上,只要不得負分都能得到獎品。旨在讓每個孩子得到肯定,看到希望,學生要想得到更棒的獎勵下周還要努力。
為了提升學生內(nèi)涵,培養(yǎng)閱讀習慣,在我的班級,我要求學生每天都要課外閱讀至少30分鐘,但學生買書的速度跟不上讀書的速度,為了讓家長省錢又能讓孩子讀到更多的好書,我在每周五都舉辦圖書交換活動,讓學生們每人帶一本讀過的好書,放在桌面上,得分高的同學先下去選書,誰的分高選的范圍就廣,最后每人都能交換到一本。一周讀完,然后下周交流,和書的主人互相提問題回答,勝者加分。同學們比著讀,還得認真讀,既有速度又有質(zhì)量,共同享受好書帶來的快樂與收獲。
以上是小組評價中的個人評價,小組間的評比是每月進行一次。每月的冠亞軍組,我以帶領課外活動的方法來獎勵:到公園游戲、登烈士山比賽、遼美塔的親子活動、到書店選書等等,我都舉行過。
在沒有這樣的分組評價以前,事事教師主動,學生被動;而這種評價方式采用后,卻變成學生事事主動,教師被動。這種學生的主動熱情和責任感蔓延到了班級的方方面面:課堂發(fā)言、各科測試、出勤情況,甚至新年聯(lián)歡會的節(jié)目評比……。學生對各方面的重視也帶動了家長,我班負責清掃室外衛(wèi)生的時候,學生忘記從家里帶掃除工具,家長們立刻買來了新的,我對他們說不用,他們卻說:“孩子把小組評價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堅決不給小組扣分,我們做家長的也要支持啊!”可見,小組技術是促進學生認知和學業(yè)提升的“魔方”。
在執(zhí)行中,有以下的注意事項:
一、融匯變通,使小組技術更熟練
期末時間緊,沒時間進行小組評價,但如果只是枯燥的學習,除了漢字就是數(shù)字,學生一定厭煩,怎樣讓這無味的復習有滋有味呢?我隨機把評價方式改為男女生競賽,每做完一組練習就評比,學生們的勁頭立刻上來了,互不相讓,到后來我說不做了都不行,強烈要求再來一輪。
二、確定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實施期待評價
教師在任何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要始終對學生抱有期望,相信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相信評價應該,也能夠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此,教師應做到對每個學生形成合理、積極的期望。而這種期望也一定能夠?qū)W生產(chǎn)生“期望效應”。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明確自己努力的目標。該目標既要富有挑戰(zhàn)性,也不能難度過大,以免使學生喪失信心。
比如,考試前兩天,我班練習書上的五道題。班級一百分很多,而王一寧也答了90分,我抓住這個契機,實施期待評價:“看王一寧的進步有多大,前天還不及格,今天就90分了,可見王一寧不是不會,而是態(tài)度不認真。后天就考試了,王一寧一定重視了,你就這樣學習下去,抱著認真的態(tài)度,一定能考好,我看好你!”第二天,他答了一個100分,我馬上飛信表揚。他的信心、勁頭更足了,期末數(shù)學竟答了94.5分。
三、適當高于現(xiàn)實進行評價
在學生的“做”與“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與客觀標準有一定差距或較大差距的情況,而在經(jīng)過努力后,還不能有明顯的進步。這時極易產(chǎn)生“追求疲勞”,自信心減弱,自尊心“麻木”。這時,教師要采用適當?shù)脑u價方式,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鼓勵他們不斷的上進。
1、合理地運用鼓勵性評價:如果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或就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有正確的方面,就要及時地給予肯定性的評價,這種評價要適當高于學生的實際水平,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實現(xiàn)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意義。
2、另一方面,應注意這種高于實際水平的評價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們易于接受,并有信心獲得成功。
四、師生之間要達成理解和共識。
這首先要求教師放下權(quán)威的架子,卸下自己的面具,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向?qū)W生表露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彼此誠實坦白、暢所欲言。
其次,教師要具有同情心,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容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理解他們。
案例1:在教學《鞏乃斯的馬》一課時,由中心思想,渴望自由而產(chǎn)生了課堂生成。我說:“每個人都向往自由,都想無拘無束,但我們還要想到為人所要承擔的責任。”于是,我先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大致如下:我有很多愛好,逛街、上網(wǎng)、運動……,但身為母親,我要犧牲自己的愛好陪孩子,身為女兒我要偶爾陪陪父母,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因為愛是承擔,是分享,更是責任。再結(jié)合《開學第一課》全國隊會,讓學生懂得做人要有責任感,最后再讓學生自己談。
案例2:和學生相處一個月了,學生和我彼此都了解了,我很想知道學生眼中的我是什么樣的。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小作文――《我的新老師》。要求學生實事求是,怎樣想就怎樣寫,必須優(yōu)缺點都寫。孩子是天真的,聽話的,他們筆下我宛如神仙那樣美好,而提出的建議也是我能接受的,利用課余時間,我又找個別同學談話,以達到彼此溝通,互相了解的目的。對于多數(shù)學生同時提出的建議,我就向全體公布解決辦法。比如學生說看到我用來敲桌子的木棒就害怕,我就宣布從此不再用了,它會馬上消失,并以此為契機對學生說,你們的建議是對的,我接受了,我的建議是好的,你們也得接受。學生異口同聲的答應。
尊重,是拉近人們距離的良藥,孩子們同樣需要尊重,這樣他們才會信服你。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激勵以及雙方的溝通理解會為評價創(chuàng)設積極的氛圍。學生由“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性就會大大提高。
五、獎勵要符合學生的興趣與特點
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符合年齡的特點的形式進行獎勵:如獎勵圖書、挑選獎品、外出團體活動等等。比如,上學期期末前剛下了一場大雪,那天氣溫低達零下20攝氏度,我信守承諾中午帶領學生們?nèi)ス珗@玩雪。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去,按照班級的評價制度,月冠軍組、“誰與爭鋒”榜領先的學生和進步大的學生共二十四人參加。中午我們準時出發(fā),先進行的是堆雪人比賽,按男、女生分組,學生都把事先準備好的工具拿出來,開始行動,時間為10分鐘。看到他們開心的分工、合作,我搶拍了不少照片,結(jié)果以女生堆的雪人又快又漂亮而獲勝。接下來,我又按組分為兩隊,進行打雪仗游戲。當開始的喊聲剛落,孩子們歡呼著、大叫著發(fā)起了進攻。你搬雪、我擲雪,忙得不亦樂乎……活動結(jié)束后,我進行了簡短地總結(jié),希望他們努力爭取到下次活動的機會。
當天晚上,我把白天拍的30多張照片傳到了班級的QQ群中,學生、家長爭相觀看。這次活動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再一次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評價我的理念是:“激勵為主,刺激為輔,轉(zhuǎn)變?yōu)楸尽保ㄟ^評價激發(fā)學生潛意識的上進心,同時要公平合理,獎罰分明,還要及時總結(jié)。
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你對班級的關注程度,也就是你本著一個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那幾十雙眼睛。
用心去觀察,用心去發(fā)現(xiàn),用心去體會,你就會知道:原來班級管理處處有學問,原來這里的風景別有洞天、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