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具體實施者應是每位教師。班級管理,直接責任是班主任。班主任更是肩負著主要的任務,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形成,決定因素還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基本素質決定一個班集體的管理成敗。筆者經過這幾年的工作實踐,認為班主任應該具備以下素質: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美好靈魂的人是不可能的。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以樹立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中學生正處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礎教育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心理多變,情緒不穩,思想活躍,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惡現象的侵蝕和危害。最大的特點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強,他們總是從教師的身上尋找自己行為的規范和道德標準。因此,教師的思想境界、言談舉止、衣著儀表等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孔子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此可見,教師的行為規范、為人師表是我們做好學生德育工作的前提。
我擔任班主任時,有這樣一件事:學校每周都會安排班級進行操場衛生輪值,輪到我的班級時,當天就有人開溜,留下的學生中還有不少是在“消極怠工”,拿著掃把裝樣。我看到這種情形,沒說什么,拿起掃把,加入正在打掃的學生行列,慢慢的,一種難于言喻的氣氛彌漫在我們中間,不知不覺地,“怠工”的學生也加入打掃的行列。掃完后,我笑著說:“感謝大家的勞動,你們看,多干凈,看了心情多好”。學生們也都笑了起來。第二天、第三天……,我都和學生一起掃地,再也沒人“怠工”,也沒人“開溜”了。
這只是件日常小事,但卻揭示著——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細微的,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德育如果僅僅靠教師的“言教”,會顯得空洞,學生缺乏接受的動力。相較之下,教師的“身教”更具有積極和現實的意義。所以,欲育人,教師自己應先樹德,通過潛移默化,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二、尊重學生,熱愛學生
尊重學生是愛的前提。教師在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去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過失,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相濟的目的。為此,教師要改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主動地、努力地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談對話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班主任從心理上接納,從心底產生敬佩,師生關系才會和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每一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學生,那就根本談不上教育。如果一個教師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只要學生客客氣氣地尊敬他,服服貼貼地聽從他,而他對學生的衣食起居、憂愁患難卻漠不關心,那么他永遠也得不到學生的尊敬。在關心學生的同時,還必須充分信任學生,教師的信任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幸福感和自豪感,就會對教師產生一種親近感,從而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
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而每個學生的思想表現、道德品質、學習成績、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和家庭狀況等情況各不相同。只有做到了解、關心學生,才能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思想引導和轉化工作。例如:我班有位學生孫斌天天遲到,指出幾次,就是不改,抵觸情緒很大。我邀他到辦公室談心,談話中問他:“你每天早晨幾點鐘吃早飯?”沒想到一句話問哭了孫斌,他說:“我父母離婚,和奶奶在一起住,奶奶年紀大了,早晨起不來,所以我每天都不吃早飯?!蔽胰ベI來快餐面用熱水泡好,讓孫斌吃完以后去上課。此后就再也不遲到了。是老師的關心讓他得到了轉化,可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是對學生心理上的一種安慰,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
總之,對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須立足于學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因勢利導,對癥下藥。關心熱愛學生,采取靈活多樣,新穎別致的辦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有效管理,陶冶情操
班級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學校實施德育的主要途徑。學生的道德品質很大一部分是在班級中形成的。而班級的有效管理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即通常所說的良好的班風),創設富有感情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學生在集體中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陶冶情操、修養品德。
班風是反映一個班級精神面貌和教育質量的重要標志。培養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紀律嚴明的良好班集體,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對學習和生活在這個班級中的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著強大的感染力。可以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制約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良好的風氣是一種無形當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雖然學生的思想品德也會受到社會多方面的影響,但有效管理所形成的班風可以起著主導作用,利用集體的力量,通過師生、同學之間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社會大環境對學生的不良影響,產生“溫室效應”的作用。良好班風之所以有著如此大的教育影響,是因為在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學生具有明確的是非標準,對來自各方的影響,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惡榮辱;同時,這種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體輿論,這種輿論對每個學生都有著強大的威懾作用。在這種健康輿論的陶冶下,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會得到不斷擴展和發揚光大,錯誤的道德行為受到譴責、抑制甚至消除。因此,能否通過有效管理營造良好的班風關系到班級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班主任在這方面應注意以人為本,靈活多變,善于利用一切條件與機會,如社會實踐、課外活動、主題班會、事例分析等等;多讓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并且多注意集體輿論的“風向”,敏銳觀察,機智處理。我校有一個班級,在其班主任的努力營造下,班風很好,三年來都是文明班,我也上過該班的課,感覺真的很不同。學生的精神面貌很好,上課偶爾有同學開小差時,旁邊的同學會立即提醒,有人說話時,同學們都會低聲發出“噓”來制止。下課時,學生也很有禮貌,并且對于違紀現象,敢于表示自己的立場。所以,班主任對班級的有效管理是形成良好班風的關鍵,而良好的班風能自然地陶冶每位學生的情感,使之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質,從而達到了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目的。
總之,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雖然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大變化,但想要當好班主任這一角色,本人認為班主任的基本素質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