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班主任工作面對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年的四月十五日到二十日,我到泉州師院繼續教育學院參加了為期六天的中學骨干班主任培訓,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認真聆聽大師們精彩的講課,認識得到了升華,心靈得到洗禮,不斷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嘗試學以致用,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今天受學校的委托,給各位老師做講座,心中有些緊張不安,一是學到的內容很多,不知道該講哪些,二是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方法還有待提高,不敢在此班門弄斧,但恭敬不如從命。
在此我想把這次聆聽大學教授們的講話精髓作一些傳達,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是《班主任的角色形象》、《班主任在德育中的地位》、《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素質和班主任工作藝術》等等,大師們的觀點犀利,由表及里,對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特別是當前班主任工作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現在我想想談談這次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林惠萍教授提出:當前班主任工作面臨許多挑戰,主要有:班主任工作受到家庭教育的挑戰,家庭結構變化導致家庭功能缺失,例如:單親、離異、經濟困難、流動人口、留守兒童,當前有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網絡提出的新挑戰,青少年是網絡的一代,網上生活既是一種時尚,也是一種生活必須,調查表明,目前青少年上網者80%以上打游戲,16%交友聊天,400萬網癮少年令人憂,網上游戲,網上色情,網上聊天是網上三魔爪,也成為電子海洛因,殺人不眨眼的看不見的劊子手,學生的喜好怪異挑戰班主任的價值觀,(有個別男生化妝,標新立異,挑戰校紀班規,最主要挑戰班主任的價值觀,)面對這些挑戰我的做法是:多溝通,與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溝通,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多了解家庭的情況,家長多配合,協助教育,班級多開展一些活動等。
當今中學生存在的問題還有,李大鵬教授指出,主要有八點:1.學生缺乏遠大理想,理想的異化,2.不能吃苦耐勞,不能經受風雨,思想退化;3.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4.缺乏信念支撐,精神的軟化;5.沉湎于電子網絡游戲,網上聊天,課外活動低俗化;6.身體虛弱,體質弱化,7.性格脆弱,心理的貧瘠化,8.厭煩學習,課外讀書的卡通化,并且尖銳地指出,當前中學生面臨的五大殺手是:1.網癮,2.早戀3.厭學,4.暴力,5.親子關系。記得有這樣一位學生,有一天早上他沒有來上學,我打電話告訴家長,家長說今天是他小孩的生日,因此多給他一些錢,買東西吃,可是他卻躲進網吧,父親請假一天到處找晚上把錢耗光了才回家,可見網絡游戲對學生的誘惑和毒害;厭學,逃學左右著他,只要有錢就上網吧。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的班主任應當如何面對呢?我們的專家提出了一些建議,班主任角色應該轉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單一型向多元型轉換,權威型向對話型轉換;高耗型向高效型(高效就是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高效的靈活多變的方法)轉換,限制型向發展型轉換(限制就是班主任對學生說:不能,不要,不允許,發展型就是尊重學生,守時守信),封閉型向開放型轉換,被動適應型向主動創作型轉換,我以前以限制權威來管理班級,常常對學生說,不要,不能,不允許,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聽自己的話,現在我以對話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營造尊重互相信任而不互相猜忌,守護學生人格尊嚴,
大師們還說:班主任應該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陽光使者,班主任要放棄教育是一種控制的觀念,同時他還指出,心理健康是學生智力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幫助學生調節好心理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覺得調節好的心理是安心努力學習的前提,也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我常常跟學生說不能帶著糟糕的情緒進入課堂,心理有什么委屈,要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情緒不能影響你這一天的學習。
李大鵬教授說,當前充斥學校的并不是教育,而是管理,管理壓倒了教育,管理代替教育,就不可能深入學生的靈魂,教育的效果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負面的,班級靠經營而不是靠管理,班主任工作是科學更是藝術,科學講究實實在在,藝術講究獨特創新,班主任總想改造學生,必然多一份制約,多一份強制,總想著影響學生,必然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寬容。制約,強制,必然“影響”學生的逆反心理,而耐心,寬容的潛移默化,卻可以收到“改造”學生的效果。回想自己的班級管理,似乎有意無意經營班級,自己去影響學生,守時、耐心、寬容貫穿工作中。快樂面對學生。用快樂感染學生,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著名教育家肖川老師說: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領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去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一句很經典的教育名言: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帶著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作為班主任,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我們難免困惑,其實我們也是一群不完美的人,但是就是這樣一群不完美的人,還要肩負起帶領另一群或許更不完美的人漸漸的走向完美。既然大家都不是完美的人,那我們在走向完美的過程中,師與師、師與生之間都應該多多包容彼此之間的不足,教師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還需引導、帶領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