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創造適合學生教育的十大要略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不只注意給予學生應付外面世界的手段,而還應關懷學生內在的發展需要。學生內在需要的滿足與積極的發展,使得他們迎接外面世界的挑戰,并變得更有力量。班主任在滿足學生人生發展的需要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
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
學生要學會學習和生活,是指學生要獲得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的能力。包括:會在家庭中學習和生活,為創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從而更有利于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積極發展;會在學校里學習和生活,會過集體生活,會在集體中學習、勞動、交往等等,在集體中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幸福感;會在社會中學習和生活,會在社會里生產、創造、分享等。
五、全面把握學生的發展特點
每個學生都有積極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個人的知識特點以及后天環境的影響,每一個人的積極發展需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每個人的積極發展,應當是符合各個人不同需要特點的發展,班主任對于學生的發展特點與發展需應當有意識地多了解。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集體的一般發展需要,而且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來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
六、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班主任要在政治方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科學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完美的道德觀,具有遠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合作精神和國際競爭力。
七、科學高效管理班集體
班集體的管理活動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開展班集體管理活動時,由于校情、班情不一,可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班集體管理。一是學生主體管理法,學生作為班集體的主體,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管理班集體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參與班級管理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評價的全過程,以增強其責任感、榮譽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確保班集體管理目標與任務的圓滿實現。二是依法管理法,依法管理法中的“依法”,是指以全班學生共同制定的《班級公約》管理班集體的方法。
八、教書與育人和諧一體
在育人的實踐中,要著眼于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班主任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參與學習過程,形成有效學習的能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達到樂學、會學、學得精、學得好、能創新的境地;要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九、高度重視“潛能生”轉化
我們把那些思想品德表現和學習成績某一方面較差的學生,稱之為“潛能生”(意為這些學生具有潛在能力,能后來居上,只是目前還沒有展現出來)。這些學生大都具有失敗的心態,在家長和教師的批評聲中長大。他們很少體驗過成功的喜悅。轉化“潛能生”的做法是:建立后“潛能生”檔案,做到心中有數;實行專人幫教,安排老師或優秀學生進行幫助;創造良好氛圍,千方百計讓每個“潛能生”積極參與班集體建設,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員,是屬于集體的,班集體有了他們才是一個完整的集體;同家長密切配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合作;抓住“潛能生”的“閃光點”作為轉化的突破口,給“潛能生”創設成功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得到愉快的心理體驗,產生成就感。讓他們抬起頭來走路,這就是新的成功的起點。
十、積極主動和家長合作一是請家長來校。召開家長會,讓家深入了解學生在校的生活及在班集體中的表現;聽公開教學課,使家長實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看孩子的進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學習內容、態度、能力、習慣;參觀學生的作品,增加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信任;組織學生贊爸媽,激發起家長們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表率的愿望。二是與家長交往。班主任應尊重家長,切不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刺傷家長的自尊心;在與家長談話中注意說話的分寸和份量,引導家長看到自己孩子改正錯誤的有利因素,引導家長正確對待自己的孩子;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在眾家長面前宣布成績,幫助學生家長樹立起教育好子女的決心。三是到學生家中訪問,解決個別性問題。四是發揮家長集體的作用,共同商討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