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愛的教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會輕松快樂地學習、生活。家庭中,父母要對孩子負責,班集體中,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負責。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像慈母一樣:耐心給予學習上的幫助,教給好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其學習進步;細心給予生活中的關懷,學生病了,捎去問候,天氣冷了,提醒加衣,失敗了,給以信心,成功了,予以賞識,衣服不夠整齊,輕輕地幫他拉一拉,廣播操動作不到位,認真地教他們做好;誠心給予思想上的指導,做學生的導師,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時時處處教給他們如何做人、處事,引導他們積極追求、勇于上進。
但是僅僅有母親般的關懷還是不夠的,“愛”要有度,不能溺愛,要管好班級,還離不開父親般的嚴厲。“嚴”是治班之道,在治理班級、維護班級穩定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師表,才能在學生中樹起威信,從而更好地管理班級。還要“嚴紀”,制定嚴明的紀律,紀律是一切成功的保證,能夠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為,使其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不致有所偏離,因為學生畢竟年齡小,自控力差,有時難免控制不住自己而違紀。對于違紀的同學不能聽之任之,一定要有嚴父式的嚴肅批評與教育,否則,條約、規范、守則、制度都將成為一紙空文,甚至還會助長違紀的風氣而影響班級穩定。
“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是教育上的一句名言,學生犯錯,在所難免,畢竟只是十幾歲的成長期的孩子。班主任教育時,要將心比心,“假如是我的孩子”,會怎么辦?所以說,是嚴父也好,慈母也罷,管理時“愛要適當,嚴要有度”。該寬容時要寬容,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體會到家的溫暖,從心里明白:老師如父母一樣關心你、愛護你,這樣,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緒,而是理解班主任的苦心,使得“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友愛,同學朋友間的愛,給予學生知己的感覺全國中小學生問卷調查得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的突出品質是: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注重對學生個體生命的理解,培養適應社會進步的具有主體人格的人,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學生成長歷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人格尊嚴。
要尊重就必須理解,而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即換位思考,更容易互相理解。家庭當中,兩代人容易產生代溝,師生之間處理不好關系照樣會有較深的代溝,不利于溝通與教育,那么最好的辦法便是:把自己變小,變成學生的同齡人,想想“假如我是學生”,會愿意做一些不愿做的繁瑣的事情嗎?這樣想來,便會天高云淡,處理問題也能駕輕就熟。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班主任論文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深入班級與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同學朋友,以學生的眼光看待事情,以朋友的身份給予關心,那么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在學習中失去信心,甚至不愿與家長說的悄悄話,都會樂意與班主任交談,尋求解決的辦法。班主任應適時給予朋友間的幫助,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學生體驗到你的愛心,有了知己的感覺,他們就會信任你,努力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揚起理想的風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這也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原理。
三、別樣的愛,特別的愛給與特別的你教育上經常強調“一視同仁”,其實,在某些情況下,真的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對一些特殊的學生,應該給與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愛。讓愛的光芒灑滿教室,甚至多灑向一些容易被人遺忘的角落。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是存在的。作為教師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學習困難的,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硬性規定,不能要求全班整齊劃一,要相信:“沒有壞學生,只有不成熟的學生”,要用愛心去喚醒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要用愛心欣賞他們,就像欣賞大自然中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鮮花,努力做到“有愛無類”,讓每個學生都從班主任那里得到溫暖,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贊美,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賞識就像生命中的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著收獲肯定和贊美。班主任需要用真誠的愛心去播撒賞識的種子,對于那些學困生、留守生等更要多多關注,付出更多的愛心,使他們敏感脆弱的心靈不再受傷,享受生活中的種種美好,感受著師愛的溫暖,咀嚼著友愛的芬芳,從而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奮發向上。
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應當是愛心的使者,進行著愛的教育,一舉一動都要洋溢著誠摯無私的愛,讓學生的心靈充滿愛的陽光,體味陽光的味道,享受著教育的真愛,在愛的天地里健康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