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查字典網 班主任網
當前位置查字典 > 班主任網 > 班主任論文 > 學生養成習慣教育經驗之談

學生養成習慣教育經驗之談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幾年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對學生行為的規范、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只有抓住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就一定會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教學兒歌,規范行為一年級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兒歌,而兒歌瑯瑯上口、生動有趣,對學生又具有吸引力。為此我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上課鈴聲響后,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手邊唱:"上課鈴聲響,快快進課堂,上課守紀律,坐正看前方。"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為安靜。平時站隊時,體育委員會喊“請你站在直線上”的口令,學生會在班干部的的引導下說出"我就站在直線上”,站起隊來'快'、'齊'、'靜';走路隊時,路隊長喊“手牽手”,學生會在路隊長的引導下說“一起走”。當學生握筆姿勢不規范時,可以用以下兒歌來誘導:"兩指握住筆,中指托下底,筆桿小淘氣連忙往后移……";學生是按小組形式坐的,所以,學生是面朝黑板還是面朝桌子坐,我們也編了兒歌:面朝黑板是師喊“1、2、3!”,生喊“看黑板或看白板”;面朝桌子坐時就是師喊“4、5、6”,生喊“朝里坐”。要求讀書時,師喊“讀書準備”,學生喊“書斜立”。翻書時師喊“把書翻到xx頁”,生喊“我就翻到xx頁”……

  這樣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范和強化。

  二、言傳身教,指導行為。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準。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老師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一)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象幾近神圣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么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于內心,出之于真誠,避免流于形式或應付。家長、朋友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范。

  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地面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教室桌凳歪斜時,我總是整理齊,講桌不整潔時,我總是清理干凈……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教室的衛生工具擺放不整齊時,總有學生去擺放好,教室地面有紙,學生會馬上撿起,而且他們還學會開窗、開門時輕輕的。知道了怎樣做才是不打擾別人,知道了兩個人說話不讓第三人聽見。

  如何打飯菜不把菜汁飯粒灑在地上、如何在離座后快速把把板凳插進桌子、在出操時如何做到雙手有力擺動,擺到什么幅度,怎樣才叫做走路有精神、如何用掃把掃地、用大拖把拖地、如何系紅領巾、如何敬隊禮、下位上講臺展示如何行走、什么叫輕走慢行等等,我都會邊示范邊講解正確的做法。當然,我也會要做得好的同學上講臺示范,一年級孩子的榜樣效應出奇好,他們會帶動一大批學生朝好的方面努力。

  學生有了老師和個別學生的示范,他們就會學著老師和同學去做,行為就會慢慢規范。

  三、表揚鼓勵,激勵行為。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

  班級設獎如下:

  我班學生每次幫班級做事一次就獎勵一元班幣,孩子們做事的積極主動性就調動起來,而不需要我事事去吩咐,事事去督促;當然回答問題正確、做作業正確、書寫漂亮都會獎勵班幣或是小獎品。為了杜絕一年級的孩子把斷掉的鉛筆芯亂扔,導致地面有很難擦掉的鉛筆印,我會獎勵撿到斷鉛筆芯的孩子;我班每周評一次我“進步了”,入選人數為四人,入選的同學相片上墻,并發小獎品鼓勵;每周評一次優秀小組,11個小組評選4個小組,這四個小組每人發一個小獎品;每月評一次成長銀行小富豪,入選人數為25人,為了鼓勵大多數,50%的學生可以當選(評選依據主要是參考得班幣的數量和課堂表現),當選小富豪的25人可以得一張獎狀和小獎品;每次評比的結果都會在班級群里和班級博客公示,目的是擴大宣傳效應,也激勵家長督促孩子進步。

  另外我們開展的"為自己評獎"活動,深受同學和家長的歡迎。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給自己設置一個讓同學們認可的獎項。這種獎勵方法避免了表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對后進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全班同學都在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評出一個真實的,讓大家認可的自我來。隨著同學們把自己的獎項報上來,我驚訝地感到學生們的好強與上進,"大膽發言獎"、"團結友愛獎"、"遵守紀律獎"、"書寫認真獎"、"不亂扔紙屑獎"……這一個個自評獎項無疑是學生努力的結果,可以說這也是表揚的威力,是激勵的結果。

  四、不斷強化,養成行為。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正常現象,是由于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抓不懈。

  比如抓個人衛生,我會在每周二晨會時間檢查個人衛生,除了周二,我會在任意一個時刻抽查個人衛生,每次會重點查個人衛生習慣差的孩子;比如出操時雙臂沒有有力擺動的,我會在出操回來之后,要那些沒有按要求行走的孩子站在講臺上練習原地踏步走,直到全班學生說走得很好為止,接連幾個星期這樣抓,慢慢地都會養成出操時雙臂有力擺動的習慣了。為了讓孩子們養成離座后板凳插桌子、飲水機、電燈、電扇的開關沒人時要及時關掉、書包的嘴巴要合上、吃飯時桌套要取下來、自己座位旁有垃圾自己撿起、上課前把學習用品統一放在書桌的左上角等等,我會在這些要求提出來之后的一兩個星期都會強調,如果發現上述情況沒有做好的,我會讓本人去完成,寧可讓全班同學都等著他,也要讓他自己去做,目的是要讓他明白,該他做的事,他自己必須做好,長期這樣抓,每人的責任意識就增強了。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我通過"電話"、"班級群"、“QQ個人對話框”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的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他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系到我們今后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抓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是奠基工程,我們要常抓不懈,要有耐心、有信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藁城市| 开远市| 五常市| 威信县| 宣城市| 越西县| 贵港市| 禹州市| 会宁县| 巴彦淖尔市| 钟祥市| 金阳县| 麟游县| 长治市| 林口县| 南雄市| 嘉禾县| 肇东市| 多伦县| 建昌县| 伊金霍洛旗| 蚌埠市| 鲁甸县| 永靖县| 南丹县| 彭州市| 天门市| 柘荣县| 绥化市| 蓬安县| 沾化县| 新密市| 都昌县| 河津市| 文成县| 特克斯县| 蒲城县| 五华县| 龙泉市| 河东区|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