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因“才”施“愛”教育探究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一、課題的提出:本研究課題的提出源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早在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運用了“教人,各因其材”的教學方法。解放后,我國師范院校的《教育學》教科書中,將“因材施教”作為教學原則進行了專門論述。一向尊重個性發(fā)展的美國,在教育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因材施教”;日本的分層教育,德國的混齡教育,其核心理念也都是因材施教。時至今日,國內(nèi)外教育家對因材施教的實踐與研究的成果已相當豐富,并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但,在我國目前班級體制下,在新課標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的大背景下,班主任該怎樣實施因“才”施“愛”的教育,尚缺乏具體研究。
二、選題的意義和價值班主任因“才”施“愛”教育的本質(zhì)和關(guān)鍵在于:從“愛”出發(fā),以一顆愛子之心去關(guān)愛、呵護每位學生,去尊重和發(fā)展每一個生命。它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在實施教育前,去用心了解、摸清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個性特點、身心需求、優(yōu)勢和弱勢及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等,然后從實際出發(fā),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嚴、慈有度、有的放矢的個別化教育,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裝點未來的奇花異葩,用耐心和信心護衛(wèi)花苗,凈待花開。近些年來,雖然班主任都把“以人為本”、“愛的教育”掛在嘴邊,但對怎樣做到“以人為本”、怎樣實施“愛的教育”仍然茫茫然不知所措。加之一些教育專家對“愛的教育”的極端化引導(dǎo),使社會對教師實施教育的要求走向極端與苛刻,動輒以“體罰”與“變相體罰”施加壓力,限制老師的個性化教育,打壓了一大批教師教育的熱情和干勁,仿佛只有慈母般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仿佛唯慈愛可以拯救一切學生。從近幾年學校的現(xiàn)狀看,這種極端的“愛的教育”,束縛了教師的手腳,使得“以人為本”的教育基于表面化,甚至因為不能適時地接受嚴厲的教育而毀掉了一部分學生的前程。事實證明,那種被贊譽了多年的看似完美的一統(tǒng)化的慈愛教育,背離了“以人為本”教育的規(guī)律,只有對不同的個體實施不同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終極追求。班主任怎樣進行因“才”施“愛”教育,無疑是新時期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班主任工作情況與思考(一)班主任工作情況簡述
1、因“才”施愛,成為學生的貼心人
具有愛心,是班主任取得教育成果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孩子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但,“愛”不能千篇一律,要寬、嚴有度,要因“才”施愛,才能獲取最佳的教育效果。當有自尊心強的女生偷拿了別人的漂亮文具,我會笑著把她拉到無人的角落,告訴她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好孩子應(yīng)“取物有道”,教會她怎樣“正確取物”,怎樣做一個心靈美的可愛孩子;當有調(diào)皮男生忘了做值日,我就給他上一節(jié)先抑后揚的說教課,再與他共同商討“整改”措施,鞭策他成為愛勞動、有責任心的好孩子。老師對學生的愛不能虛假、作秀,應(yīng)是真誠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以心呼喚心,用愛熏陶愛,讓愛既是笑對蒼穹的花,也是深藏大地的根,無論是嚴厲的愛還是慈祥的愛,我都會用心把握尺度,不讓任何學生在心靈上受創(chuàng)傷,愛的付出,獲得了學生的信賴和尊敬,建立了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chǔ),無論大事小情,孩子們都愿意聽我的見解。學生一屆又一屆地換,我成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貼心人。我所帶的班級,孩子們團結(jié)協(xié)作、誠實上進、文明禮貌、有愛心、有能力、思想健康、成長茁壯。
2、因“才”施愛,成為家長的知心人
對于小學生來說,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每當發(fā)現(xiàn)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時,不管多忙多累,我都會想出針對辦法,以謙和的交流態(tài)度,用智慧捧出一顆熱誠的愛生之心,與家長進行親切溝通,共同探討“愛兒”策略,并及時反饋孩子在校的變化,爭取家校聯(lián)手,共同促進孩子不斷進步。愛的奉獻,為學生搭建了家校一體化的愉快成長平臺,促成了孩子的良性發(fā)展,也感動著各行各業(yè)的家長,孩子身上的大小問題,家長們都喜歡向我“討教”,我成了一批又一批家長的知心人。
實踐證明,在我國目前大班額教學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調(diào)動全體家長的參與意識,挖掘他們的智慧,和他們攜起手來對孩子實施因“才”施“愛”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教育,讓每一個學生在愛的沐浴下成長出健康與美麗,是培養(yǎng)有個性、有潛質(zhì)、有責任感和求知欲的高素質(zhì)學生的有效途徑。
(二)躬踐履后的思考
為了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生存能力、會快樂生活的社會人,我在育人方面做了大膽的探究。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告訴我:因“才”施“愛”,是教育的最佳境界——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在教育面前,沒有萬能的鑰匙!不同的學生應(yīng)施與不同的愛,唯因“才”施“愛”,如一劑靈丹妙藥,對每個學生都有用。(班主任論文 )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這劑“藥”治愈了一個個疑難雜癥。這劑“藥”亦給我?guī)砹艘恍┦斋@:
1、因“才”施愛是一門學問。
愛付出太少,學生感應(yīng)不到;愛付出太多,就會造成泛濫,讓學生喪失思辨力。倘若錯用愛的方式,事情就會變得更糟。有時候,感覺因“才”施“愛”這劑藥配的材料很合適,煎煮的火候也適中,而實施時卻幾乎沒有效果。這時候,就需要變更“藥”的成分,重新探究“藥材”的搭配。但,這“藥”很多時候不能藥到病除,從減輕癥狀到徹底根治,需要一個或短或長的過程,如同雕鑿一件有價值的藝術(shù)品,需要一段時間方能顯現(xiàn)效果。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對學生充滿信心,相信每個學生心中都是一塊良田:肥沃的土地可以種植出茁壯的蔬菜、稻米;干旱的泥土亦可以栽植出豐碩的花生、紅薯;每一塊田地總會有適合它的種子,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用恰當、適度的愛給予他們足夠的關(guān)照,就一定能觸動每一位孩子讓生命成長得更茁壯。
2、因“才”施“愛”能獲取學生及家長的信任。
教師獲取學生及家長的信任,就更容易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他們的需要,進而讓教育效果達到最大化。首先,從愛出發(fā),承諾學生的事情就一定要履行,否則會嚴重影響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其次,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苗頭,并采用恰當?shù)姆绞秸嬲\與家長積極溝通交流,尋找教育孩子的最有效辦法。不論是開心時還是不開心時都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年P(guān)愛,讓他們體會到老師的愛是真切的,是無處不在的。這樣,我們就能漸漸走進學生的心里、走進家長的心里。在達到彼此信賴的程度后,實施教育就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