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要想做成功的班主任,就必須給自己平凡而瑣碎的工作賦予較高的意義,即我們經常說的“高起點、低落點”。班主任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但教育無小事,孩子的成長這一件大事就是由許許多多小事組成的。平常的班主任首先是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深遠意義,也不善于學習,不善于反思總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一來,就算是撞一輩子鐘,也撞不出一點火花來。
如何能讓班主任的工作出色起來?從技術層面上講,要“技高一籌”,從教育的影響力來講,需要“高屋建瓴”。再知名的教育家也都是從教育人的小事做起的,但和常人不同的是,他總是能將自己做的那些小事總結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做小事的時候心中就想著培養人的遠大目標,讓人感覺到同樣的事他做出來就出手不凡。
顯然,要使班主任工作能突破就事論事的局限,就必須小中見大,用做教育家的情懷和氣度對待那些凡人瑣事。“高屋建瓴”是普通班主任走向卓越的基本前提,否則,就只能流于平庸了。
班主任工作如何才能高屋建瓴?
第一是“專注”,又叫“用心”——把心思放在教育上,把事情當作事情來做。
別人不把班主任工作當回事,如果自己也不當回事,自然不會有任何進步。只有專注于某一件事,才會產生奇思妙想,才會有所感悟,為進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礎。在我的教育故事中不乏充滿智慧的神來之筆,這些智慧來自于何處?智慧就藏在我們的大腦中,只是很多人沒有去開發而已。用心去想,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總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干這一行最需要的是動腦筋而不是賣體力。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動腦筋,認為把心思用在這些小事上很可笑,這恰恰給有心人留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機會既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又是留給智者的。我在向北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師們介紹我的教育經歷時,曾經講了一個小案例:為了排出班級同學的最佳座位,我動足了腦筋,把所有人寫的意向做成卡片放在桌子上反復研究,排兵布陣,大有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的風采,結果還被家人嘲笑了一番,說我這么大人了為這點小事忙得不亦樂乎。但如此用心于一件小事,最終卻成為經典的教育故事,我撰寫的《座位的學問》被很多人研讀、轉載,幫助很多班主任解決了這個細小而麻煩的問題。小小一個座位的編排,就需要如此精心,它能發揮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極大智慧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專注于小事能小中見大,小中見大方顯高屋建瓴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