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實用心理輔導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1、相識就是緣
班級剛剛組建時,學生彼此不熟悉,為了促進學生認識和相互了解,可以用這個拓展訓練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訓練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增強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
(2)學生在彼此的交流過成當中,找到“有緣人”,并且意識到與人交往是件容易的事情。
訓練程序
(1)在背景音樂的氣氛下,要求每個同學從袋中摸出一張卡片。
(2)找到與自己顏色或形狀相同的人,進行兩個人彼此自我介紹,并且找到彼此三個以上的共同點。
(3)全體同學交流感受。
2、孤島求生
班級組建后,班主任如果想培養學生同舟共濟的團隊意識,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可以采用這個拓展訓練活動。
訓練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融入集體的重要,認識到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增強團隊意識。
(2)在搶上孤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生的能力和謙讓的精神。
訓練程序
第一步:在地上放一個大的圓圈(用繩子圍起來,代表孤島),全班學生圍著圓圈外面轉,當指導師喊停時學生爭搶上島,不能上島者表示落水犧牲。
第二步:在地上放兩個小一點的圓圈(用繩子圍起來,代表孤島),全班學生圍著圓圈外面轉,當指導師喊停時學生爭搶上島,不能上島者表示落水犧牲。
第三步:按以上步驟放4-5個小圓圈(剛好容納全部學生的腳,但很擁擠),全班學生再圍著這些圓圈外面轉,當指導師喊停時學生爭搶上島,不能上島者表示落水犧牲。
一般來說,第一步學生很輕松的上島,第二步需要學生相互照顧才能上島,第三步需要學生很謙讓,并有團隊意識才能全部上島。這是一種凝聚班級團隊精神的有效方式!
3、盲人與拐杖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的熱情,對人的信任,形像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也有人說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石,她使得到別人信任的人體驗幸福,她讓信任別人的人體現高尚。(班主任工作藝術 )在接手班級一段時間后,我為了消除學生間的隔閡,增進友誼,以及培養學生間的信任意識,在班級里組織了這次關于信任的拓展訓練活動,學生反響熱烈!
訓練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盲人的世界,在生活中對人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2)在活動中消除同學間的隔閡,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培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意識。
訓練程序
兩人一組,一位裝“盲人”,另一位做“拐棍”。“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轉三圈,然后在“拐棍”的幫助下越過障礙物,從小山這邊走到那邊。之后,二人交換角色再來一次。
要求:
1、在活動過程中,盲人一定要用紅領巾蒙好眼睛不能偷看,也不要自己摸著走,按拐杖的提醒走,這樣活動才會有意思;
2 、當拐杖的同學,要記得在前面提醒盲人怎么走。
活動結束后,請一起談談自己所扮角色的感受。
附:學生心得體會《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走過》
在黑暗中摸索的我,感到了無助、恐慌和孤獨。忽而一雙溫暖的手挽住了我,我感到了無限的喜悅與安全。
我們倆交換了手勢,我緊緊地摟住了她的手臂,就像將我的全部都寄托給了她。她告訴我前邊的障礙,我聽從她的一切指揮。俗話說“人無完人”。雖然有時她來不及提醒,讓我犯了有一點小小的失誤,可我不會計較這么多。我依舊相信她,相信她對我說的每一句話,因為現在我只有她可以信任。就這樣,我挽著她的手一起走過了那段“艱難的路”。我們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
然后,像剛才一樣,我扶著她,她挽著我,我們又一次勝利了!
雖然這只是個活動,卻讓我們懂得了信任;雖然我們不曾相識,卻愿意彼此協作;雖然我們不曾合作過,卻依舊配合默契。
信任別人,信任自己。我們挽著彼此,一起走過那段荊棘。
4、信任背摔這也是一個培養學生信任感的拓展訓練,與《盲人與拐杖》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能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我在班級中實踐過,學生反響很好!訓練目的
(1)讓學生體會到人際交往中信任他人的重要性。
(2)戰勝自身的恐懼感。
(3)培養學生在團隊當中的責任感。
訓練程序
(1)選八位同學,把手搭在對方同學肩上抓好。要求:待會兒不管有多辛苦,多難受,也不能松開手,要把倒下來的同學接住。
(2)請一位相信他們的同學站在1.5米高用桌椅搭建的平臺上,從椅子上直直往后倒,由下面的同學接住。可以輔助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如臺上同學“我準備好了,你們準備好了嗎?”,臺下同學“我們準備好了,來吧,我們支持你,你一定行!”
最后,參與的同學依次發言,談談感受。
注意:本拓展訓練看起來有點危險,實際上只要認真對待,正確操作,基本上是安全的。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在下面放海綿墊作為保護。不過,這樣的訓練效果會打點折扣呵!
5、齊眉桿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們常碰到有些學生個體能力很強但協作意識不強,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對個體的成長是不利的。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是現代人的優秀品質,可以為個體的提升和團隊的發展創造共贏的局面。
訓練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團隊合作和協調的重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了解面對挑戰時給予同伴關注與激勵的重要意義。
操作程序
(1)把班級學生按12人一組進行分組。
(2)讓12位伙伴們一字站開,將右手食指伸于身體右側,十二根手指托起一根竹竿,之后同學們一同發力,讓竹竿從眉毛處下降到腰部。注意:手指不能離開竹竿,只要小組中有一人的手指離開竹竿,這個小組便要重新開始。
(3)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先完成任務的小組為勝利者。
我們班的學生第一次做動作時,有的小組不僅沒有把竹竿向下放,反而托上了頭頂,盡管同學們沒有對目標動作理解錯誤,但是由于團隊合作的缺失,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但在幾次嘗試之后,各個小組都完成了任務,同學們的團隊意識得到了加強,合作能力也在過程中提升。
6、翻葉子這也是一個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的拓展訓練,與《齊眉桿》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在活動中會有很多體驗。訓練目的
(1)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在活動中學會接納他人,體會合作的樂趣。
訓練程序
(1)把班級學生按5-6人分成若干組。
(2)小組成員站在一片塑料袋子上,全體成員在腳不能碰到地面的前提下,把塑料翻過來。
(3)每隔三分鐘就會有一人失明。最快翻過來的一組為獲勝組。
7、手指的力量一個手指有多大的力量?這個拓展訓練會給你一個意外的答案,學生在活動中定會收獲多多!
訓練目的
(1)讓學生通過活動領悟到:要想成功,就要敢于不斷嘗試,堅持不懈,直至成功的到來。
(2)讓學生體會到再小的力量匯聚起來也能做成看似不可能的事。
訓練程序
(1)16個人伸出一只手指,把一個人平躺在桌上的同學抬起來。(先抬較輕者,再換較重者)
(2)講解跳蚤實驗
8、積極認知行為訓練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人可以被打敗,但永遠不會被打倒。”一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會有自卑,關鍵是看如何對待,自信者與自卑為友,自卑者被自卑所奴;一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關鍵是看如何面對,強者愈挫愈勇,弱者一蹶不振。
我在班級中發現有的學生為學習成績不理想而自卑,有的學生為長相而自卑,有的學生為家庭而自卑等;有些學生在遇到挫折實不能很好的處理和面對,影響成長和未來的發展。這個拓展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卑心態,增強意志品質。
訓練目的
(1)通過積極認知來改變學生的自卑心態。
(2)通過行動訓練,增強他們的意志品質。
訓練程序
(1)人從來沒有缺點只有特點。
(2)讓學生學會與自卑做朋友。
(3)你不是一個自卑的人,只是一個暫時沒有自信的人。
(4)數數正方形(16個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組成)。
問:下面由八條相等線段組成圖形總共有多少個正方形?
(圖略)
要求:迅速做答,越快越好,可以補答;
老師:將學生所答答案全部依次記下,反復詢問是否還有新的答案。
學生一般反應:從20個到30個均有答案。
正確答案:設定最小正方型邊為1的話,則:
邊長為1的有16
邊長為2的有9
邊長為3的有4
邊長為4的有1
總數則為30個
結論一:每個人看同樣一件事物的深度是不同的,人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許多人說到26時,不能相信別人30的答案是正確的,認為不可能)
結論二:人需要放棄自己不正確的看法/知識/等,才能從他人處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有人在別人的答案出來之后,經過思考,決定放棄自己的答案,相信他人的答案;學會放棄自己的不正確看法,就是一種進步。
最后,參與的同學依次發言,談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