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好普通班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育人先知人
利用開學之前的這段時間,好好的收集學生的一手材料,包括:學生成績、過去表現、家庭狀況、家庭背景、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持配合程度等等。你說“我下學期就被選中做全年級最差的班的班主任,這個班真的幾乎很多都是雙差生”,那應該是有些根據的。你就按照這些信息,盡最大努力的收集,情況收集包括學生報到時的觀察及與家長第一次接觸時的印象。建議班主任某些信息要詳細記載,做到“手中有本”、“心中有數”。
二、精心設計一個班級發展計劃
根據你收集的信息,給自已的班的發展正確定位,以自已班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發展的要求認真策劃。計劃包括:班級發展定向性指標計劃、班級導向性教育分階段計劃、班級常規管理計劃(并要認真學習、吃透學校的各項評比性質文件,客觀地分析自已、任課老師、班級整體、學生個體,拿出有針對性地一系列措施,包括《班級管理制度》等,未雨稠繆,出招必勝)。
三、特別注重開學工作
利用學生“新鞋效應”,一開始必須營造一個“優秀”的氛圍,讓學生充分地相信“這個環境一定能讓我達到自已的夢想”。班主任的目光不要總盯在把學生管服了,給學生一個“下馬威”,而要盡最大可能維護學生那種“新的學期,學生起點”的上進心(也可以叫做積極的心理沖動)。
1、立規矩、給出標準:教室衛生和布置、報到后的自習時間安排、第一天行為要求等等。就是說從學生與你接觸的第一時間起,你就要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規范地行為標準。
2、搞好試運行:根據以往信息和第一印象,選好“試行班干部”,認真進行培訓,詳細說明工作方法,并對其直接講明是“試用”。通過試行班委會,一是發現班級管理人才,二是第一時間發現全體學生的“紀律意識”和個性特點。
3、造勢:首先見好第一次面;然后精心準備一堂“班會課”,讓全班學生統一思想,齊整站上起跑線;
4、樹威信、立核心:根據先前掌握的信息,尋找時機或者“創造時機”第一時間“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覺到“他最受老師關注---關注就是愛、被關注就是學生的信心、被關注就是信服的最佳的催化劑”。
5、透析學生:借助“軍訓”,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在“身體極限中”發現學生的個性“弱點”,并且“暗中配合”教官對學生進行“行為較正”訓練,同時也是為以后班主任與這些學生“第一次正面交鋒時”收集信息,讓你在個案教育中“一招致勝”。
6、架橋梁、成合力:第一時間進行家訪(也可以電話家訪),當天你很有必要對每位家長通報學生在校情況最少也要“報個平安”。在談話中你可以收集到如家長的期望值、配合程度等一些信息,還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獲。(建議開學后的幾周內,多與家長聯系。與家長建立了感情,對于你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四、搞好前期管理
1、制造成功與優秀的心理暗示:讓學生感覺到“一天進步一點點、處處都有閃光點”,不斷地強化“優秀”意識。從而使“優秀”成為一種班級習慣。當然,在賞識的前提下,要讓學生清楚的認清在我們班有哪些現象是阻礙班級發展的現象,讓每位學生都有一種對“犯錯誤者,就是破壞優秀環境,影響我進步的敵人”,形成正氣。
2、“指好路、護上馬、送一程”:在開學前期1-2周,甚至更長時間(按學生實際),班主任要親臨一線、全程跟隨,做好預計與防患工作,盡最大努力不讓學生產生“第一次”。第一次犯錯誤前的教育叫做“投資”,犯錯誤之后的教育叫“開支”,又因為教育投入具有“三角形定理”----前期投資越大,以后開支越少,前期投資越小,后期開支就會越大。萬一在學生有錯誤時,要迅速解決,不留后遺癥。
3、學會管理、學會放權: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做得多,不如做得好,做得好,不如管得好,你自已優秀,比不上能夠組織所有任課老師共同參與優秀。你切記不要當“三包”班主任,對學習的目標的引導你可以利用一些活動,讓每位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激勵。要知道你不可能是個十全十美的完人,你在管理教育和自已的學科上面可能是個能手,但不見得在每門功課上都十分內行,對學習興趣培養和學習的指導是專業的。如果你什么都講可能會讓學生認為你是一個管家婆式的班主任。
4、創造問題環境,掌控“教育契機”:如果你自已駕馭班級的能力達到一定水平,還可以對班級管理中必然會發生的,或者說是班級必需嚴格執行的要求,在開學之初,你可以“按計劃”創造條件讓個別學生產生犯這類錯誤的動機,然后,你就借此對班級進行“深刻教育”。提醒:這條你要謹慎使用,要有計劃、并要在你能掌控的范圍之中,否則會適得其反。
5、盡快走上正軌:通過軍訓緩沖期,挑選思想上符合班級發展理念、能力較強的學生組成正式班委會,老師的監督下,進入正軌,規范開展學習小組、品德閃光評價、班級日記等活動。迅速與學校評比相接軌,整合管理資源。在班委會的建設中特別要強調的是:班主任要親自對其進行業務培訓,不適應時,果斷換人。在學風建設上要重視“主動性”,(自習課是關鍵),在班風建設上要重視“自覺性”(如果在寄宿學校,寢室管理是班風建設的關鍵,是“自覺性”檢驗的晴雨表)。
五、改變自已的觀念
1、學生犯錯誤并不是失敗:學生犯錯誤是成長中的必然,正確看侍學生的犯錯。如果人的一生都沒有錯誤,學校有沒有必要存在?學校是一個讓學生犯錯的場所。學生犯錯誤是教育的契機,就是我們工作的素材。人生,就是一個沒有統一起點、沒有固定距離、沒有規定賽道、沒有賽段、沒有裁判、沒有觀眾,沒有對手、沒有金牌的比賽,只要生命在繼續,時刻都在行進,每個人都會到達終點。所以說“成功是永恒的,失敗是暫時的”。我們就必須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種信念,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在學生的成長中當好他們的教練,讓他們結識更多的伙伴,作好他們的觀眾,讓他們的旅途充滿快樂與激情,減少錯誤、更直、更快、更遠地走向成功。
2、基礎差并不是壞事:作為新班班主任,要搞好“家長期望值”與“學生理解值”的“軟著陸”。實事求是的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只“評”不“比”:評出每位學生的思維素質水平和知識基礎程度,講明其努力方向,給予其實實在在的學習建議;一不跟同學比,二不跟兄弟班的比。“評”只是收集信息,便于師生的對學生基礎的情況掌握,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形成合力,增強信心。勝利不是比“起點”。只要分析切實,建議正懇,計劃實在,基礎差反而會成為形成“積極學風”的一種動力。家長、老師、學生更易于形成合力。
3、成績差不一定習慣也必差:做為班主任,要在學生面前要有把班帶優的信念,你自已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優秀”的標準要求自已,同時,對學生要求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要以“優秀”做為標準,特別是非智力因素的小事。包括生活、日常事物、學習行為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不管結果如何,只要我們的動機和標準是優秀的,就一定會優秀。成績差不是錯,但習慣差則是絕不允許的錯。
4、培訓學生學會“選擇”比獲取結果更重要: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討厭時,你花80%的努力只能獲得20%的效果,反之只需付出20%的努力就會有80%的收獲。開始時不要過多的定具體目標,重在樹榜樣,重在思想拔向,培養學生“選擇”的沖動。優先“思辯性”思維品質的發展,再進行“獲得性”學習行為激勵。
5、做得好不如管得好:作為班主任角色,“管理職能因素”大于“教育職能因素”,不贊成用崇尚“忙文化”用時間換效果的管理。一是對學生行為、班級活動和班級日常的管理;二是對教育資源的發掘、整合管理:培養好幾支隊伍:A、班干部隊伍,B、任課老師隊伍,C、家長隊伍,D、與學校管理層的領導結成“朋友式”的團隊——充分發掘“領導是公仆”的崗位屬性,最大限度的“借”用他們的管理資源為本班服務。你要從內心認識到他們都是幫你收集一手信息的伙伴。
6、合作大于競爭:在工作中,面對學校的一系列評比,要“多評少比”,僅僅把“評”的結果作為自我檢驗的參照條件,不斷的發現問題,尋找差距,根據本班的發展方向,有選擇性、針對性的改進。不要把“比”做為“唯一結果”,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發展”。同時,你也無法比,只會將自已的優點比丟,把自已的不足放大,把自已的信心比沒,把班級的發展方向比亂。我們要認為“年級或學校就是一個團隊”,所有班主任都是成長中的伙伴。
7、選擇優于努力,在成長過程中要不斷的思考,成功可以復制、一個人的成功,需要良師的引領:你想成功,就要向本行業中最優秀者看齊。如果你是年輕的班主任,那就要在你的同年級找一位班主任工作效果突出的師傅,隨時請教;找幾個與你同樣有上進心的班主任經常交流,積積的思考,才能不斷的進步。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8、管理與教育是雙向的:我們要求學生“思辯性”先于“獲得性”,那我們自已在學習和工作時,同樣要堅持這種原則;教育學生同時也是提升自我;工作不僅僅是完成責任,也是自我實現過程;學生是我們工作的對象,學生也使我們的工作成為可能。在學中教,在教中學。
可能你的班是一個基礎班,中間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在整體上也不可能和其他兄弟班相提并論。心中要有一個“永遠的自我”。那在面對學校各種評比中,你要“揚長補短”,在非智力制約因素方面,重點培養習慣,形成“班級特色”,盡量創建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這就是成功。
你的帶班之路是具有挑戰性的,最后,作為同行,我送你兩句話共勉吧。
1、把優秀做為一種習慣:不管結果是否完美,但是我們要有“思想動機和行為標準”的優秀。把小事都做“優秀”了,就是優秀的習慣。
2、把成功做為一種理念:你要相信,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獲;只要有超越,就會有成功。金牌不是成功的全部,成功在于過程中的付出和不斷的超越?!靶腋8小本褪浅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