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智慧幸福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韓玲老師講座匯報:
韓老師說:班級都穩定了,學校也就辦好了。
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就上去了,學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來了。
這就告訴了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在學校工作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我們該如何當好班主任呢?
一、換一種眼光看教育
90或是00后的孩子們該怎么教?媒體開放了,社會多元了,我們現在所教的學生不比以前了。社會變了,你老師的思想也要跟上,不能再用陳舊的思想去管理每一個學生,也就是我們要——換一種眼光看教育,也可以說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有時候,我們說要走捷徑,如果轉個彎,講不定風景會更美。所以我們在教育的時候不防別直來直去,動動腦筋,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有就是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的工作中,必須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與新的教育策略。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在這個新形勢,明確新任務;形成新思路,采取新舉措。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二、忙要忙到點子上
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智力不是問題,成問題的是他們的心理。班主任的工作繁瑣、辛苦。但是,教師忙要忙到點子上。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教師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研究學生的心理,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與方法。教師本著為學生好,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沒站在學生的角度;這樣一來,站位就站反了,站位就站錯了,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就給學生造成了傷害。所以,學生和家長就不買帳。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
什么是教育呢?我所理解的教育就是重在育人,我的教育理想和目標就是:讓孩子們體驗成長過程,享受生命的快樂,我們不要過分的去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考多少多少分(雖然也很想他們能考高分),但真的不要去強求。例子:復旦大學投毒案給我們什么啟示?
啟示就是我們的大學出問題了,因為投毒案這一類只是在農村、在社區發生的案件,現在不只是在“經濟基礎”出現了,而且也在復旦大學這樣的“上層建筑”發生了,甚至連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有時一不小心也會染上這種病!大學的問題很多,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學校(從小學生起)對知識很重視,對成績很重視,對有形的、可以化為利益和名聲的東西很重視,唯獨對道德、對做人、對無形的甚至能夠影響學生一輩子的文化操守、人格規范卻很忽視、漠視、甚至無視!這次案件表現出的問題就是一個集中反映。小小的桶裝水,淺淺的溪水灣,卻能夠致人以非命。黃浦沒死人,陰溝卻翻船—這是知識不夠嗎,這是智商不行嗎,這是有形的東西學了太多還是無形的東西壓根就沒有呢?
第二個啟示就是我們的教育方法還是老一套,雖然也在進行改革,進行嘗試,進行以人為本的探索,但是為何效果不佳呢?原因之一就是太教條化、太形式化、太沒有設身處地為學生心理生理考慮化。而韓老師詮釋的教育: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與提高,是與學生共度生命歷程!
很多學生為什么成績優秀,那是材料好,所以加工出來的也精致。但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這種先天的優勢,那對于那些處于劣勢的學生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和提高。成績不高,我們可以讓學生們品德高。一個人如果品德高了,情商高,將來肯定也錯不了!
三、關注問題學生背后的問題
韓老師為了說明在實際的工作中如何去對待問題生,她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樂妻勸婆”,第二個是“崔永元患上了數學恐懼癥”。這兩則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年代,但敘述的都是“施教者”對“犯錯誤者”的批評以及產生的效果。樂羊子外出求學,七年未歸。婆媳相依為命,家境貧窮。一日,婆婆嘴饞,竟然偷殺了鄰居家的雞。樂妻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并未立即發火。當婆婆把香噴噴的雞湯端到桌上時,她卻不動筷子。婆婆忙問何故,樂妻傷心地說:“都是媳婦無能,沒有侍侯好婆婆,使婆婆受苦,致使飯桌上擺的不是自己家的雞。”說著,淚如泉涌。婆婆羞愧難當,食欲全無,嘴饞的毛病也徹底改掉。
樂妻反話正說,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用極為巧妙的語言策略讓婆婆拷問自我,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這對大家平時規勸人、教育人、說服人時值得借鑒學習,尤其對教書育人的教師來說,更是值得借用的一種不傷害自尊、卻能效果頗佳的批評策略。批評是為了啟發自我批評、自我醒悟、自我升華的教育策略,也就是說,批評的目的是讓被批評者易于接受,思想上收到觸動,能心悅誠服地改掉自己的缺點錯誤,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終極效果。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果樂妻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把婆婆地丑事端出來,并大加訓斥一通,抱怨這么一大把年紀還偷偷摸摸,真是丟死人了;或者把婆婆地丑事不是委婉提醒,而是在大街上亂講,想必婆婆不僅改不了,甚至會變本加厲,錯誤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或者難堪的一死了之。同樣,教師在對待學生犯錯誤時,若簡單粗暴,訓斥體罰、變相體罰,只能無情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進取心、上進心受到壓制,產生逆反心理,以致破罐子破摔,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改正錯誤,教育他們,而且會創傷他們的心靈,扭曲他們的靈魂,有的甚至走上絕路。這樣的事例已經很多了,教訓很深刻了。“樹怕傷根,人怕傷心”說得就是教育者一定不要傷害被教育者的自尊心,給其留夠足夠的“臉面”。
崔永元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但數學成績很差。事情是這樣的,小學時,數學老師發現崔永元上課走神,就把粉筆頭準確無誤地砸過去,還批評說“你把全班同學的臉都丟盡了”.從此,崔永元患上了“數學恐懼癥”,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從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關閉了數學這扇窗。教語文的王老師對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贊賞,從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語文這扇窗分外透亮……
反思一下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的教學行為:學生犯錯誤了,就會點名批評,甚至會當著全班的學生的面來批評,還認為這樣是“殺雞儆猴”,是對學生、對班級都有益的。然而,韓玲老師以她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定要避免當眾點名批評學生。因為她認為學生的想法、作法比較單純天真,而且學生氣質各異、水平不一,做錯事、說錯話的情形時有發生。你看,愛迪生這個令每個教師都感到頭疼的孩子卻成為一名偉大的發明家;達爾文的語文成績很一般,卻寫出了進化論;牛頓小時侯的學習成績很差,長大后卻成立物理學家……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可是我們有誰能夠想到你眼里的差生、搗蛋鬼,將來就不會成為牛頓、愛迪生呢?
因此,我們教師應更多地研究這些錯誤的前因后果,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學生學會從錯誤和挫折中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學會從錯誤走向正確。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看到學生的進步。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的多少,是他們學習的動力。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把某個學生和其他學生相比,而忽視了在學習中他和過去相比進步了,總是埋怨和指責。學生年齡小,內心是脆弱的,我們要細心發現他的進步,并及時反饋給他,給他的學習增加動力。
2.要肯定他的努力。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會遇到許許多多所謂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他們的心中也是有向上的動力的,他們努力追求進步,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容易反復。這樣的學生真讓我們感到棘手。但是,我們要堅定認識,在學生反復時,要給予他們鼓勵。
3.善待每個學生。小學生對別人的反映是相當敏感的,教師一個不耐煩的眼神、一句責備的話語,都會產生一種錯誤的信息:老師生我的氣了,老師不喜歡我了。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呵護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愛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相信在孩子的心中播種什么,就會收獲什么。
4.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做學生心中的陽光雨露。
對于那些問題學生,你可以不賞識他,但你必須接納他,因為他是你的學生;
對于那些問題學生,你可以不賞識他,但你必須接納他,因為他是一個孩子,一個還沒有長大的未成年孩子。
韓老師的講座告訴我們要智慧的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即使批評也要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