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的角色藝術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喚醒,班級是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班主任在學校管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在不斷的發展班主任這一角色同時也發生了變化。如何讓班主任更好展示其管理能力,更能深刻地影響學生發展,讓學生健康成長,讓班級成為學生的知識搖籃。這是新時期班主任工作中所不能回避的管理問題也是班主任工作中所要解決的管理問題。
一、班級管理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核心理念
在新課程中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要充分體現這理念,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首先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任務。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擺掉過的權威管理模式,從而走向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在過去的班主任是班級中的領導者,指揮者。
班主任說的學生就得聽,安排的學生就得照做,這樣的管理摸式就如機械化的生產線加工產品,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出來,扼殺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與創新能力。而現代的班主任要求班主任應是一個引領者,組織者,在班級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師生關系是平等的,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管理者。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的自己主管理,更有效的突出了以學生作為管理的主體,更好的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與管理能力。打破了以往我們在管理上的師道尊嚴,與學生建立了互尊互愛的平等關系。要讓每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班主任必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去了解到每個學生的智力、興趣與愛好,通過日常的課程傳授知識發掘出學生內在潛力,激發出閃光點。把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形式多樣的班集體活動,培養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會動手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例如在一次的班會上,可以以“大事與小事”為主題讓同學們在班會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同學們列舉了大量的生活中事例反映了生活從小事做起,從自己我做起,如《一房不掃何以掃天下》《蟻穴能毀大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典故等讓同學們有了深刻的認識。總結出了生活、學習無小事,事事從我做起。同時也反映出部分同學做事好大喜功,有著對任何力所能及的事都是小事的心態,做事浮躁等心理。
通過這次的主題會體現出了同學們應用了積累的知識,能學會搜集信息、材料,能古為今用,進行資源整合,活躍了思想,對良好的班風的形成有很大幫助。
二、合理家訪轉變后進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育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或只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細致、而復雜的任務。
由此可見教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配合。作為班主任就是之間的橋梁,能否編織出這”三級“網絡班主任這角色無比重要。班主任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中起到了紐帶作用。怎樣才能讓這紐帶把家長與學校纏結起來呢?我覺得班主任就應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1)開好家長會取得家長支持。
(2)做好家訪工作全面了解學生了解家長。
(3)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都有感恩的心。
(4)配合家長學校更新教育觀念。
如果班主任沒有對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就很難有針對性的教育學生。對家長不了解就很難開展家訪。由于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不了解,對家長性格特點不撐握,導致家訪工作難以開展,沒達到預期目標。家訪工作不僅是了解學生,還要了解家長,了解家長的思想。也激起各老師對家訪的重要性,特別是班上紀律差、學習成績不好的學困生,轉化工作顯得家教齊心共管優為重要。
我覺得利用家訪這重要渠道多與家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家長的情況,能取得家長的協助,讓家長知道家訪是為了解決幫助孩子改正不良行為習慣而不是”告狀“。也而要家長對孩子有信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教好的?,F在有很多家長都認為老師家訪的孩子都是”壞孩子“是不無藥可救的了,要么就聽之任之,要么是過來毒打一頓。家訪也可以幫助家長走出這誤區,班主任家訪前多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多些耐心,多講究些方法,讓家長感到班主任家訪的誠意,讓其明白這次家訪的目的與班主任的想法,只有這樣爭取到家長的配合轉化學困生、后進生的工作順利開展。
三、讓教室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
馮恩洪說: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環境對培育人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怎樣才創設具有自己本班獨特的文化,讓學生既能感到適度的緊張又不至于產生焦慮,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班級文化如何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個性呢?作為班主任營造良好班級文化對學生的學習、心情、性格、品質養成、生活習慣形成就能產生影響的。
杜威曾說:要想改變一個必須改變其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被改變了。教室是師生共同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是教師傳道授業的重要陣地,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品德培養的重舞臺。營造好教室文化,把教室布置好美化育人環境,身為班主任應把這當作一項重內容,不能輕視,但也不能盲目地、死板地貼上些圖片或教條性標語。在教室布置上我們應根據校情、班情來設計,欄目的設置,版面的規劃,主題的確定,內容的選擇都要班主任多方去考慮,嚴格把關。以學生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把學生搜集、撰寫、制作等材料經過同學們評審后分欄目、分內容辦好班級板報與學習園地等。讓教室的墻壁都能說話,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只有還原學生是教室的主人,以學生發展為本。才能體現學生個性,才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只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他們的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體現出來。
班級文化的形成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老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關系到學校校風的發展。好的班風形成好的校風,好的校風就會有好的學風。所以我們老師要把班級建設成學生的精神家園,快樂的園地,能讓教室達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之功效。
四、以愛為載體的情感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教學管理中不能沒有愛,愛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方式,更是人與人交流、受教育最為有效的方式,高尚純潔的愛,是教師和學生心靈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智能的鑰匙,是用以點燃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焰。
熱愛學生要求的不是對少數學生的愛,不是對個別學生的愛,而是愛每一個學生,愛全體學生。這種”師愛“必須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所以身為班主任就得在管理中即要當嚴父又要當慈母。關愛每一位學生的生活、學習,關注每位學生的進步個性發展,讓學生感到在班集體的幸福,學生才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作在管理中要始終堅持用生命呵護生命、用心靈滋潤心靈、用快樂傳遞快樂。只有全身心的對學生”愛“教育教學才綻放光彩、班級管理才彰顯出其人性化。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班主任是學校工作開展的執行者與落實者。班主任工作就是在學校舞臺上以自己為主角學生為配角的表演。班主任這一角色在學校管理中處在一個最為重要的位置,學校的發展,校風、班風、學風的形成關鍵取決于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須面面俱到,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學生更多的愛心與關懷,讓學生感到溫曖與幸福,享受到在校園生活與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