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班主任的四“寶”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初中階段的學生是由兒童期向少年期、青年期過渡的一個時期,此時學生個子長高了,年齡長大了,正處于一個交替的時節,思想既很單純,又有一絲叛逆,學生具有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是生理和心理發展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我結合自身多年班主任工和經驗,對如何做好初中階段學生的班主任工作有幾點想法與各位班主任共享。
一、堵
一堵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重于泰山”,農村初中學生家庭分布松散,許多學生在上下學時要‘走鐵路’、‘過橋梁'’穿山林‘等等情況,特別是在天氣環境惡劣時地質災害常有發生,因此開學報名時必須與學生及家長簽訂《安全事故責任書》,明確雙方責任及義務,從而堵住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降低教育風險。
二堵學生輟學而流失。“控輟保學”不能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浪潮對農村的沖擊,有部分學生未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便投入到茫茫打工人潮之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名方面的共同協作,為了能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堵住學生輟學流失,我們學校聯合鎮村兩級干部共同下鄉動員,這種的做法比只有教師下鄉動員效果好得多;由于學生間的溝通更加的貼心,我還采用學生情感互動,由學生與我一起下鄉做動員流失生工作也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因此我校取得了很好的“控輟保學”效果。
三堵學生的違規違紀。在開學的第一次班會課上必須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公約”由全體學生共同制定最后定稿。“班級公約”不能定得太高,太高則無法實現,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最好是全班大部分學生能夠達到,少部分學生通過努力也能達到。這樣保證了學生的積極性和班主任的可操作性,對少部分的后進生能起到鞭策作用,對大部分學生能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由于剛開學,同學之間彼此不熟悉、不了解,所以要由班主任指定臨時班委,并在一個月后進行全體同學的班委選舉,選舉出同學們自己的班委,從而調動同學的積極性,樹立主人翁精神,這樣的班委才有凝聚力,從而有效堵住學生的違規和違紀現象的發生。
二、疏
初中的學科門類增多,學科內容加深,隨之學習方法也不同,學生集體生活也發生較大變化。在小學,老師是班集體的核心,是維護集體生活的杠桿,班級的集體生活需要老師具體細致地加以組織和指導,到初中階段,班主任則是通過班干部,依靠積極分子來進行工作,學生真正成為班集體的主人。現在大多數孩子在家都有嬌生慣養的習慣,易聽順耳的話,個性強,能力差。根據這些特點,采取正確措施克服他們身上可能出現的缺點和偏差,培養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的自覺性和獨立性,使他們健康地成長,這就要求班主任及時糾正或正確學生,在糾正和疏導兩種方式上我認為多用疏導的效果更好。
三、激
古語云:“請將,不如激將”。每個人的潛能都是不可限量的,我們初中學生正是在長身體,增智力的關鍵時期,我們班主任可以適當的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從而激發他的潛能。針對某些自尊心強,自覺性差的學生采有“激將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水擊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在激將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一個度,千萬不能過,過則易出事,但也不能太低,低則只會加深問題學生的無所謂情緒,造成班級管理的混亂。
四、賞
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們班主任最難的不是發現學生的問題,而是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賞識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發現和賞識問題學生的“閃光點”。孫子曰:“贈人以言,重于珠寶,傷人以言,重于劍戟”。激勵他人就能使他人在愉快的心情下茁壯成長,積極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和學習,有助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如果受到別人的稱贊,他就會產生愉悅的心境,就會產生無窮的力量,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曾夸張地說過:“一句好的贊詞,能使人不吃不喝,活上兩個月,對別人的稱贊,既是一種友好和信任,也是一種鼓勵和肯定。”因此,班主任工作中應盡可能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加以稱贊,收到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我們班主任應該把每個學生都看成自己的子女,即使最差我們也得教,做到“不拋棄,不放棄”。想一想自己從小成長過程中不是也經常做傻事嗎?;我們班主任應該理智看待錯誤,由于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是正常現象,有時犯錯是人之常情,并時時不斷提醒自己,這孩子不壞,只是有著讓人不滿意的個性,他身上一定有可挖掘的“閃光點”。我們班主任應該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希望老師怎樣?在賞識贊美學生時態度要真誠,虛偽的賞識只能招致反感。賞識贊美要恰當,不能言過其實,不要帶有功利性目的,否則適得其反。
心理學家廉詹姆士曾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欽佩,贊美,尊重。”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渴望被眾人認同、賞識的內心需要,如果我們順從這一心理,就能喚醒學生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使之昂揚奮進,基于這一認識,我工作中,總是盡可能多地運用它。
創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班主任是教育工作中最富創新性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切記不可生搬硬套,否則不僅傷了自己,也害了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不相同的,甚至于同一個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環境也是不相同的,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處在一個“交替的時節”更是善變的,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作在采用這些“法寶”前,必須深入了解學生,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情況后班主任采用一種或幾種相應的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