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應保持與家長的良好溝通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學校教育,孩子還要接受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我曾經有一位學生,多方面的習慣都很差,私下里我找他談話,給他講了很多道理,孩子也很理解,最后我開玩笑似的說了一句:以后可得好好學習,要不然下次我把你爸叫來共同教育你。聽后孩子說了句;我才不怕他呢,他是個什么東西,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他教育我,我還教育他呢。聽后讓我無言以對。通過這件事讓我想到,作為班主任在保持與孩子溝通的同時,也要保持與家長的良好溝通,也只有家校配合,才能保證良好的績效。下面我就如何與家長溝通方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與家長溝通首先要保持理智的情緒,無論學生犯多大的錯誤,他畢竟是孩子,孩子犯錯老天都允許,所以不要把憤怒的情緒發泄到家長身上,要先講孩子的優點,然后再說孩子的錯誤,這樣家長才愿意與你溝通。堅決要做到不傷害家長的感情。
第二,溝通時要尊重家長,打好與家長溝通的基礎,把溝通看成彼此相依的互動,凸現出雙方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老是互動的主動方,決定互動的激起進行和結束,家長屬于被動方,總是被牽著鼻子走,這樣易把溝通看成對家長的批斗會,造成家長不愿溝通。
第三,要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家長,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的教育閱歷要比家長更高一些,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與我們望生成才的愿望是一致的,但是,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對教育的理解與看法與我們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我們要理解他們,不能過度埋怨,這樣可能造成家長不敢與老師溝通的心理,使溝通無法進行。
第四,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平臺,溝通是一種復雜的社會與心理現象,是合作的臺階,沒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溝通,信任是班主任實現與家長良好溝通,開展合作的心理基礎,能使交談氣氛和諧一致,提高雙方的心理相容度。
總之,班主任是連接家教關系的紐帶,同家長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能輕視的問題,因此,班主任應學會與家長的交流溝通,才能共同教育好學生,完成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