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做最好的班主任》是我讀到的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專著。
這本書是我在一位同事那兒看到的。于是,我花了兩個晚上去讀。第一天晚上讀了三個多小時,第二天晚上讀了五個小時,是熬夜到十二點才讀完的。
最讓我佩服的是李老師當了二十多年班主任,他居然沒有一點厭倦的情緒,完全沉浸在當班主任的樂趣中。我無法想象,這該是一種怎樣的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之情呢?而據我所知,很多老師都不愿意當班主任,覺得那是一件挺累人的差事。
李老師是一個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班主任。想想看,每一屆學生畢業時,李老師都會為他的班級編纂一本《班級史冊》,其中,凝聚了李老師多少心血?我曾經當過班主任,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說來慚愧,我沒有為學生留下任何可以回憶的東西,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忘記了。我真的是被李老師的舉動深深震撼了!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愛,又怎么愿意花費那么多精力編纂一本本《班級史冊》呢?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李老師會為他的學生寫觀察日記,比如,他曾經為他班的一位潛能生寫了十幾萬字的觀察日記。雖然我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并且,從10歲寫到了41歲;但是,我卻沒有把教育的相關內容作為我日記的全部。而李老師是把他的學生、把他的教育幾乎作為了生命的全部了。
除此之外,李老師還會選擇與他的學生通信,包括紙質信件、電子郵件。他就是通過書信交流的方式轉化了不少學生的思想。跟他比起來,我真的是遠遠不如啊。我想起曾經為自己在學生日記里有過溝通而沾沾自喜就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了。
另外,李老師每一次帶新班都會向自己提出新的研究課題。比如,他帶出的“未來班”已經很出色了;在接受新班以后,他又嘗試新的方向,諸如班級管理、青春期心理等研究,都凝聚在他二十多本教育專著里了,真不簡單!
你看,這就是教書匠與教育家的區別了:教書匠是滿足于自己取得的一點點成績,然后,年復一年,重復著同樣的內容,絕不想改變一下;而教育家絕不滿足于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總是不斷嘗試著新的自我超越!于是,差別就產生了!
在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生涯里,有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給了他思想的火花,也成就了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有李鎮西老師給了我觸動,讓我擁有了超越自我的力量!
我愿跟隨著李老師前行,邁著堅實的腳步走向燦爛的教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