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班主任壓力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現在當班主任真是壓力山大。而壓力過大會對人的心理健康帶來負責影響,經常處在壓力之下的人更可能患憂郁癥等心理問題。因此,班主任的負面情緒必須得到及時、有效的緩緩,否則,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現激烈的爆發,受害的或許是學生,或許是班主任自己。這時,我們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一、換種眼光看教育
??1、教育是個漸進的過程
??班主任工作壓力過大,最主要的根源是過于看重教育結果而忽略了享受教育的過程,當教育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結果時,就會出現挫敗感。學生的成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實際的。作為班主任,要善于從成長變化的角度看待學生、教育學生,把自己的教育隱藏于無形的生活細節中,潛移默化,而不是出了問題,立刻就要扭轉,就要見到效果。
??2、班主任是陪伴學生成長的人
??班主任如果只把自己看作班級的管理者,一旦班級發展出現問題或沒有達到自己制定的短期目標,就容易產生急躁情緒,埋怨學生不配合、不爭氣,對違紀學生大加斥責,看見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就心煩氣燥。而如果班主任把自己看作幫助學生成長的人,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長期目標的實現上,始終以良好而穩定的情緒,陪伴學生經歷其成長過程;就會把學生出現的問題看作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少的經歷,心態平和地與學生一起面對。
??3、沒有十全十美的學生
??作為班主任,如果一廂情愿地要求學生盡善盡美,就會出現班級目標過高和對學生求全責備等問題;就會總盯著學生的缺點,看學生不順眼;就會動不動拿自己、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學生與別的老師、別的班級、別的學生比較,越比越沮喪,越比越“恨鐵不成鋼”。其實,真正的好強,不應該表現為一味要求學生各方面做得完美,而應該表現在班主任不斷戰勝自己、更好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上。
??4、客觀看待班級榮譽
??有時,在某些事情上,無論我們怎么努力,不如意的情況還是會發生,學就班主任客觀地對待這些問題。比如,有的學校對班級的每一項工作都進行最化,定期頌評比結果。當自己班級的量化結果不好甚至受到批評時,班主任的壓力可想而知。另外,班級成績排名,活動的名次、成績等,也會給班主任帶來很大壓力。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主認識到: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對待班級榮譽。只要我們努力投入,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最終就會取得好的效果。另處,問題的發生雖然會帶來很大麻煩,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學生的機會,每一次問題的出現與解決都是獲得經驗、提升水平的機會。
??5、教育的力量不是無限的
??我的同事曾為班內一個問題學生參與打群架致人受傷被開除學籍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視其為自己教育的失敗,并因此感到莫大恥辱。長期的心理壓抑嚴重損害了他的身心健康,他的問題就在于不能承認失敗而導致壓力過重。教育的力量不是無限的,有時甚至是軟弱的,而“愛”的力量也并非總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強大。當我們對于特定的學生個體已經盡最大努力進行教育仍無法奏效時,瓦斯陷入無意義的自責之中,不如坦誠面對,汲取教訓,著眼未來,努力尋找更合適的方式方法。
??6、工作有壓力理應是常態
??最大的壓力莫過于自己給自己壓力。當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工作有壓力已是一種常態。所以,教育沒必要怨天尤人,應以平常心面對現實,學會放松心情,放緩腳步;學會休閑浪漫,舒緩繃緊的神經;學會調整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班主任對工作有足夠的心理預期,才不至于對千頭萬緒的工作產生抵觸情緒。
??二、正向應對減壓力
??1、用自我規劃維護心理健康
??有兩種狀態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一種是沒有目標,對事業失去熱情,對工作疲于應付,處于職業倦怠的狀態;另一種是目標過高,在學生的工作負荷或緊張的人際關系下,處于焦慮狀態。在這兩咱情形下,自我規劃對緩解心理問題尤為有效。它能夠使我們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性格特點進行恰當、客觀的評價,積極認同和接納自己的教師身份,減少對自身未來發展的迷茫,避免職業倦怠的發生。因此,教師自我規劃,不僅可以避免其在工作中自責、自卑,真正做到自量、自尊和自立,而且可以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
??2、冷靜地寫出自己的內心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冷靜地寫出自己的內心時,他的整個心靈就會變得澄明和平靜。而對壓力和壓力的“副產品”,“寫”可能是減壓的一個途徑。寫壓力:此次壓力來源于何處,它對我的工作產生了哪些不利因素,等等。寫愁緒:在壓力面前,我產生了怎樣的情緒,此種情緒會滋生新的情緒及至籠罩我的生活嗎,我能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嗎,等等。寫理想:教育之路上總會有各種荊棘,記下自己的理想,當遇到憂愁、煩悶時,回望理想、堅定信念,就會增強勇氣和力量……寫著寫著,我們的情緒就會得到舒緩,頭腦也會變得越來越理智和開闊。
??3、坦誠地說出自己的苦惱
??在適當的時候,把自己的苦惱、憂慮、難處、想法等開誠布公地與領導、同事或學生進行溝通,既可獲得理解與支持,也可排解不良情緒。比如,可以營造一個師生雙方溝通的平臺,師生坐在一起,坦誠地交流思想,將自己的觀點大膽“亮”出來想念在愛與體諒的前提下,師生一定能找到共同點,借助共同點,雙方通過真心交流,最終會彼此諒解,拉近距離。
??4、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工作
??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只要高速一下工作思路,結果就會大不一樣:用研究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日常工作,把日常工作當成研究課題來做,研究始于問題,問題來了,就研究研究,一招兒不靈,就再換一招。如此這般,我們就會把工作中出現各種問題視作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甚至會沒事找事、主動尋求問題。于是,在某個時刻,我們突然覺得自己的心情好起來了,工作能力不經意間也大大提升了。
??5、讓事務性工作井然有序
??如果班級事務“一鍋粥”,哪里爛了補哪里,班主任會很被動,一旦再有突發事件,就會覺得壓力陡增、心煩意亂。相反,如果工作井然有序,我們就能從日常瑣事中抽身,盤點一天的工作,從而避免焦慮。可以準備一本臺歷,每天提前十五分鐘到校,寫下任務清單,把當天要做的事,按時間及重要程度順序排列,下班前進行小結,檢查完成情況。這樣,班級工作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班主任的情緒也會比較穩定。
??6、不必事事都做到“躬親”
??班主任產生不良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班級事務繁多、班主任疲于應付造成的。班主任還要做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的老黃牛。當一項任務或一個通知來了,可在心中掂量一下它的分量,確定此事必須本人全力以赴、親力親為,不是放手鼓勵學生去做。在健全班級制度的前提下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班主任不要事必躬親,只需做出相應的指導,既可以適當減輕自身的壓力,也能讓學生獲得低燒的機會,更能使班級管理程序化、規范化。
??7、及時儲存“中和劑”
??學生不聽話、冒犯、頂撞你時,你會火冒三丈;學生問候、幫助、贊頌你時,你會蜜潤心間。如果讓后者成為前者的“中和劑”,你心中的怒火就會“奄奄一息”,從而容忍孩子的淘氣,把訓斥變為關懷。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用“師生日記”記下我和孩子們的故事,生氣的事可以刪掉,感動的事卻一次也不漏掉。一次,我勸導學生時挨了一聲罵,氣惱之火剛要燃起,忽然回想起他給我寫過的那句贊美語,于是我對自己說:“這是無意中的沖動,肯定他自己也后悔。”看到我寬容的眼神,學生臉紅了。
??三、積極調解護心境
??1、積極解釋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不是事件本身讓我們產生情緒,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解釋引起了我們的情緒。由此她進一步認為,如果想要獲得好心情,就必須對自己遭遇到的事情進行積極樂觀的解釋,從而猁良好的情緒感受。同樣一件事,因為解釋不同會使當事者收獲截然相反的兩種情緒。因此,我們要晝消除自己腦子里一些不合理的、絕對化的想法,如:“我對你好,你就一定要對我好”“我以前幫助過她,現在我有困難了,她就應該無條件地幫助我”“只要我付出心血,就一定能把班級管好”等等。
??2、數顏色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費爾德認為,當你產生不良情緒時,可以立即逃離產生這種消極情緒的情境,尋找一個沒人而且安靜的地方做練習。首先,認真觀察周圍的美麗景色,然后在心中默默地自言自語:尋是一面白色的墻壁,那是一棵綠色的大樹,那是一朵紅色的玫瑰……一直描述到12種顏色的事物為止。大約半分鐘后,你的大腦便可以恢復正常思考。如果不能離開當時的情境,可以盡可能地數自己周圍物體的顏色,或者在心中想象自己見過的各種顏色,以此來消除心中的不快。比如在教室里,可以在心里默數:前面正中央是一塊黑板,左邊是一面鮮紅的國旗,黑板前面是一張黃色的講臺……
??3、心理暗示法
??無論遇到何種難題,情緒如何激動,明智的班主任都應該在心里暗暗給自己打氣,提醒自己情緒過激會影響工作、影響形象,尤其在學生面前更要注意影響。我曾不止一次這樣暗示自己:“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成熟的標志,我是一個成熟的人。”“控制情緒是每一個年輕班主任的必修課。”“好情緒,好未來,好生活。”“做情緒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奴隸。”每次情緒來臨我馬上暗念:“保持沉默,保持沉默,沉默是金,禍從口出”,然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4、音樂放松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音樂的音量、旋律和節奏的變化,可以使人的情緒隨之發生改變。不同的音樂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或心情平靜,或心情起伏,或心情煩躁,或心情愉悅。當心情不好時,貝多芬的《奏鳴曲》是不錯的選擇;當心情不安時,一曲《春江花月夜》可以消除憂愁與煩惱。壓力大時可以聽聽輕音樂,多往好處想,想想苦難的過去,珍惜現在的幸福,暢想美好的未來,這樣既可消除工作中的煩悶,也可陶冶情操。曼托瓦尼和班德瑞都是世界一流的輕音樂家,他們的天籟之音展現了生活中的詩意,能讓我們浮躁的心棲居在喧囂的世界里。
??5、轉移注意力法
??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往往不愛動,越不動注意力就越不易轉移,情緒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到室外走一走,到風景優美的環境中玩一玩,會使人精神振奮,忘卻煩惱。即便不走出去,改變一下自己所處的環境,也可以使心理狀態得到調整。如收拾一下辦公室、改變辦公桌的布局、點綴一些花草,都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還可以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打乒乓球、跳繩等。游戲、下棋、聽音樂、看電影、讀報紙等娛樂活動,也可使人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另外,回憶以往高興、幸福的事,也有助于使情緒由消極變得積極。
??6、改變肢體動作法
??快速改變情緒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改變肢體動作。當你感到壓抑時,不要拖著雙腳垂頭喪氣地走路,要像風一樣地疾走;不要躬著背坐著,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臉,而要露出笑臉。這樣做本身就能夠讓你感覺良好,可以快速把情緒提升上來,這時候再投入到工作中,將會更朋信心,更有效率。
??7、及時鞏固法
??每當成功地調節了自己的情緒時,就給自己積極正向的評價----“我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反復的成功和不斷的強化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并逐漸產生心理認同:“我是一個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我是一個能幫助同伴減輕壓力的好伙伴、好同事,我是一個對自己、學生、家長、學校負責的人,我是一個不斷向成熟道路上前進的開拓者。盡管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已經開始邁步向前,并取得了些許進步,相信未來的道路即使布滿荊棘,我也能慢慢學會平心靜氣地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