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糊涂”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常常聽到一些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師講:要想勝任班主任這項工作,對班級的一切都應了如指掌,遇事要果斷決策,這話誠然不假。由于學生智力、情感、態度、技能等各方面素質的多層次化,對班級情況的清晰了解,的確是搞好班級工作的前提之一,但在處理具體問題的時候,班主任適當“糊涂”一些,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表態時“糊涂”些,給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學生常有實際困難向班主任提出,且企盼馬上得到解決,其中相當多的問題屬于合情合理,而班級現時又無力解決的,對此,班主任不可簡單答復“行”或“不行”,而要耐心細致地說明學生要求的合理性,又要講清當前解決不了的緣由,并認真記下他的問題,最后表態說:“我們會努力創造條件,盡快為你解決。”不至于使學生感到失望。如某個成績較好的同學,因有些任課教師上課時紀律不好,自己想學習,要求班主任將她調到前面去。雖然這位同學提的要求合情合理,但班主任老師不可輕易表態,因為同意了她的要求,將會產生其他同學也要求調位子的影響,更使后位中的成績較差的學生認為教師不管他們,而更加影響班級紀律。這時班主任就要說明不能調位子的理由,也要記下她的問題,并且懇切回答:“我會配合某老師搞好課堂紀律,保證每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都能聽到。”使學生滿懷希望而去。
二、裁決時“糊涂”些,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
例如,某同學自習課大聲喧嘩,又不聽值日學生干部的制止,值日干部要將這位學生拉到講臺前站著,結果兩人鬧別扭,吵了起來。雖然事件清楚,班主任處理時,也不可公開斷然結論,而是在肯定值日干部工作認真、敢于維護班級紀律的同時,指出其應注意工作方法,而不能采取過火行為;在指出那位同學違紀的同時,也肯定這位學生其他的優點,如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認真或關心同學,從而避免矛盾激化,使雙方消除隔閡,握手言和。
在班主任工作中適當采用“糊涂術”,是密切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它有利于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避免師生間或同學間矛盾激化,營造和諧團結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青少年學生未經歷社會的風雨的磨礪,猶如一棵幼樹,需要及時地慢慢澆灌,從而使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產生良好的效果。但是,“糊涂”只是一種策略,對很多是非問題,老師還是需要表明明確的態度,且勿走向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