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批評的藝術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如果說表揚是給幼樹培土澆水,那么,批評則是給幼樹整枝除蟲。學校教育中,只有表揚而沒有批評并非是真正的教育。我們知道,批評是教育者依據教育目標,對學生的言行思想表示否定的一種評價方式,批評的目的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受教育者的自身覺悟、努力和反省。因此,教師的批評語言能否激起學生覺悟、反省,則是批評能否收到預期效果的關鍵。
恰當的批評,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高他們自我認識的能力。由此可見,善于用批評語言,對班主任老師顯得尤為重要。
要想提高教育實效,班主任應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事情,精心篩選,設計批評語言,曉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下面略談幾種批評方式。
情理互融、剛柔相濟式
一個責任感強,教育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在處理班級事務中,應追求情與理的高度統一,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打一巴掌揉三揉”。這樣,學生既能體會到一顆嚴父之心,又感受到一片慈母之愛,既看到自身缺點的嚴重性,又有改正缺點錯誤的自信心。因此,在嚴肅批評教育的時候,務必講究語言的藝術,把握適當的分寸,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原則。如,有一次課堂作業時間,兩個學生因不遵守紀律發生了小沖突,其中一個平時表現就不好,科任老師點名批評了他。結果,這個學生當著大家的面頂撞了老師,師生形成了僵持的局面。這時,紀律委員叫來了班主任,那個頂撞老師的學生見了班主任仍不停止爭吵。此時班主任并沒有大聲斥責,而是既嚴肅而又誠懇地說:“我相信你不是故意違反紀律,你能容忍一下不與老師頂撞,過后與老師交換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表現出現在這個樣子多好啊!現在老師認為你強詞奪理,你又莽撞,爭一時之氣,你說該怎樣收拾眼前這種局面呢?”在班主任推心置腹、通情達理、柔中有剛的批評中,這個學生很快從不平靜的心態中迅速調整過來,改變了錯誤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嚴話寬說、詼諧幽默式
幽默是批評者和受批評者之間的潤滑劑,它可以讓人輕松而非強迫性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不同教師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拙劣者是雷霆后的厭棄,平庸者是規勸的嘆息,高明者往往能從學生所犯錯誤里,發現其進步的閃光點。事實上,即使是同樣的錯誤,也會存在千差萬別的情況,有的是偶然初犯;有的是屢次再犯;有的是被動而為;有的是蓄意所為;有的曾竭力避免;有的卻毫不在乎……教師應具體分析,對癥下藥,切中要害,不管出現哪種錯誤,對學生的批評語言都要充滿真摯的感情而又不失詼諧幽默,這樣教育效果就更好。一次,教室里很臟,老師故作驚喜,指著地面說:“我們班真是物產豐富啊!你們看,有五彩斑斕的碎紙片,還有灰黃的龍涎,可我們不能光生產不出口啊!”這樣的批評語言既尖銳又溫柔,耐人尋味,易于接受。
總之,教育者應根據學生不同個性及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批評方式。對惰性強、屢教屢犯的學生,批評語言可尖銳、激烈些,可在公開場合采取觸動式;對那些自尊心強、好勝、愛面子、要求進步、偶犯錯誤的學生,批評時可采用商討式;對那些獨立性強、自信、不易接受他人觀點的學生,可采用漸進式;老師還可以采取鼓勵方式,特意對學生的肯定與否定并提,同時提出一定的目標,通過對學生優點的表揚鼓勵,激勵他改正缺點,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