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視野、視角和視覺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工作室給班主任帶來了什么,能不能為她們的專業成長提供正能量,答案是肯定的。班主任在工作室學習的經歷,可以用三個簡單的詞可以概括:視野,視角,視覺。
視野,就是把班主任從做不完的工作和解決不完的問題中解放出來,讓班主任有時間抬起頭看看教育,看看社會,看看前景。這樣他會發覺,他正在做的事情就不再是平常的工作,而是對教育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人的研究。班主任就可以從學生發展的長河中思考自己的教育行為,思考自己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人的成長本來就是復雜的,簡單的、就是論事的做法往往會有階段性,局限性。有些教育行為看上去很美,但是放的到學生發展的人生長河中去思考,就有可能是利少弊多,甚至走向反面。當然,班主任還可以擺脫當時處理問題時的急促和無奈,想到更好更適切的辦法。當一名班主任有了大視野,她更容易貼近教育的本質,更容易從學生發展的真實需求來考慮和設計自己的教育方案,讓學生享受最合適的教育。
視角,就是指具有大視野的班主任,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又必須尋找幫助學生獨特的視角。班主任在處理學生日常問題時常常有概念化的傾向。如遇到離異家庭的孩子,想到的就是心理壓抑,遇到脾氣暴躁的,想到的就是家教失當等等。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情景往往使之容易把問題歸類,把事件去害化,總想找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人類這種趨利化的傾向,容易使班主任放棄獨特的視角,放棄嘗試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缺乏解決問題的視角,容易使班主任的工作趨于簡單,趨于平庸。事實上,今天的學生和他們的前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身上的問題貌似雷同,其實根本不可同日而語。需要班主任用他特有的視角去揣摩,去發現,去欣賞,去籌劃。沒有自己的視角,就不可能有屬于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是最需要創新的地方,而創新的基礎就是要有自己的視角。沒有獨特的視角,樹葉就是樹葉,不會有什么不同,學生就是學生,也不需要新的教育方法。這樣,教育就會固化,思想就會停滯,教育的創新就無可能。具有自己視角的班主任,可以用更專業的方法解析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可以用更適合學生的做法,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當然,這種特殊視角的出產生更在于教師對自己習慣想法和做法的挑戰。
視覺,就是有了視野,有了視角以后形成的感覺。這種感覺,其實就是一種教育境界,一種為師的境界。這種感覺又是對自己所面臨的教育對象和教育事件的思考,是形成班主任自身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礎。這種教育視覺的產生,取決于班主任的文化底蘊,更取決于班主任對工作,對學生的思考和研究。班主任在引領學生發展過程中,每天都會遇到新問題,每天都能感受到學生的新氣象,卻很少有時間去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些新問題,為什么會產生這類現象。更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和現象在學生成長進程中意味著什么,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
正能量在班級整體發展中有什么積極意義,負能量又需要怎樣引導才能消解。其中有什么規律,對其他學生或班級可能有什么積極影響等等。視覺來自視野,視角,更來自班主任自身的體悟和研究。體悟不僅是對自己工作,自己學生的體悟,也是對同事,同行的教育事件、教育做法的體悟,更是對教育經典,大師思想的體悟。有了體悟,再加上對教育事件的研究,一個完整的視覺就會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產生。現在做課題的老師,班主任很多,難的就是自己對教育本身還沒有形成適當的視覺時,搞研究就容易劍出偏鋒,無功而歸。顯然一個好的視覺的產生,既來自實踐,更源于自身的思考。特別是后者,確實要求很高,但也是教師或者班主任形成自己教育思想的必由之路。
今天,眾多班主任工作室的出現,為班主任的成長架設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如果學員能夠借此機遇,在放大自己的視野,精選視角的同時,還能夠淬煉自己的視覺,他離脫穎而出的時間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