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各種角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面對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幾十個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和生活情況呢?班主任要隨機應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對癥下藥,扮演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角色:
一、慈母角色——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作為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應是一種博愛,愛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生活,學習,思想。
二、嚴父角色——教師愛學生,不能姑息遷就,不能放任自流,而是一種嚴格要求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溺愛,而是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關心學生進步與成長,扶植他們正當興趣和專長的同時,嚴格要求他們。學生犯了錯誤時,該批評的要批評,該處理要處理,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只有獎懲得當,才能在班級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氛圍。
三、朋友角色——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四、法官角色——公平與公正。對于教師而言,我們的工作對象很特殊,他們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已經開始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體會和衡量這個世界,他們有著各自的判斷是非的標準,在孩子的眼中,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更是社會公正的代表、社會公平的化身。
五、學生表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
總之,班主任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的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去摸索、探討。我想,只要懷著一顆愛心,一種責任感,運用科學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成我一名快樂的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