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班主任如何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寄宿制學校一般都需要班主任住校,以便日常管理。等到哪一天要回家,班主任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程老師很聰明,每次回家都把房間的等亮著,把摩托車繼續留在學校,給學生制造一種假象,讓學生誤認為老師沒有回家,從而不敢輕舉妄動。
毫無疑問,程老師的想法是好的。不想因為自己的離開影響到班級、影響到學生。但是程老師的這種做法不坦誠、不信任學生也是顯而易見的。對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是無益的。
有位哲學家說過:“上帝對他的女兒說道:我傳給你我唯一的知識,那就是真誠。你在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做到對自己真誠。你對自己萬萬不能撒謊,那會玷污你純潔的身體。”如果我們不對自己坦誠,我們就不可能對學生坦誠。威廉·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說:“最重要的是:對你自己坦誠。這一條必須遵守,無論在白天或黑夜,你都不能虛偽的對待任何人。”坦誠往往會散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威力。
老師在一些關鍵事件上要相信學生,用信任才能換來信任。經常看見這樣的場景:班主任不能確定學生是否有違規違紀行為,例如抽煙等,那么怎么辦呢?就與學生拉開心理戰,儼然是公安干警審犯人一般。其實,不用多說,學生和犯人是本質不同的。我們不能把學生當犯人,進而喪失教育的本原。我要是回家就會非常坦然就回家,不需要打招呼,如果出差時間稍長一點就和學生說清楚原因以及要求。也許一兩次不湊效,但是長期下來形成的信任力量會使班級一如往常。
三、采用民主的工作作風,要為學生多考慮,不為管理圖方便。學生小李和小程在一位經常講話,被班主任朱老師發現好幾起。現在又到了要編排座位的時候了,朱老師充分利用編排座位這一機會,把小李和小程兩位同學分開。但是小李和小程卻不領情,到班主任質問朱老師,希望朱老師繼續把他們坐一排。(班主任工作案例 )在朱老師的一再堅持之下,小李和小程道出了事件的原委,原來小李父母正在鬧離婚,而小程父母已經離異。兩人惺惺相惜。一番交流之后,朱老師也感到自己的做法有些欠妥。
朱老師的失誤在于沒有事先溝通,缺少民主。如果朱老師事先了解小李和小程講話的原因,或者在編排座位的時候征詢小李和小程的意見,或許就不會被動了。民主的作風才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愛。我在編排座位的時候就讓學生填寫志愿,可以有三個:1、最希望坐的位置;2、最希望的同桌;3、最不想的位置或者同桌(即保底志愿)。三個志愿我一般至少滿足一個,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從而拉近了與老師的距離,容易建立信任關系。
班主任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也是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們廣大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事事、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相信學生,與學生立場保持一致,用信任一定能夠換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