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班主任工作案例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2011年5月,學校在德育領導小組的主持下,分年級組舉行了“德育沙龍”活動。參與人員包括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和全體班主任,當時我有幸因成為課題組成員而也參與了全程學習交流,碰撞而又激烈。有學生打架事件的,有學生賭博事件的,有學生上網吧事件的,也有學生談戀愛事件的……一個個生動靈活的班級管理教育案例,呈現在大家眼前。我的內心也是澎湃不已,尤其是對徐奕平老師的“青春期教育”案例,拍案叫好,受益匪淺。之后,又參加過“班主任論壇”等活動。
轉眼間,9月,由于評職需求,自己有幸擔任了七年級(6)班的班主任,再一次開始了班級管理的旅途。面對這一群剛從小學里升上來的學生,信心十足,畢竟曾經多次參加過“德育沙龍”等活動,再加上學生還小,有些事情處理起來也得心應手。但不久,就遇到了難題:
趙某,女,14歲,走讀。成績中等,寫得一手漂亮的字,喜歡舞蹈、運動,有較好的藝術天賦,身材容貌較好,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感情細膩,給人一種漂亮文靜的感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由奶奶照看,家庭條件不錯。期中后不久,原來各方面不錯的她,出現了曠課,夜不歸宿的現象,據觀察以及同學反映,趙某周末經常和別班某男生在一起,上街玩耍。趙某的這一反常行為,成了同學們關注的焦點,任課老師對此也有所察覺。后來,有一段時間,趙某上課精力也不集中,考試成績也下滑很多。
一開始,我就想起了徐老師的“青春期教育”案例,于是嘗試著處理,給她分析其中的利害關系,找家長出面教育,但趙某的逆反心理或是臉面原因,根本不聽勸告,反而有種愈演愈烈的感覺。事后,我去找了徐老師,就這個事例以及學生戀愛處理作了淺顯的交流,欲從其中尋求解決之道。在徐老師的幫助下,明白了教育學生要從心開始,循序漸進,雖然情況有所好轉,但效果還是欠佳。
2012年1月,學校再次舉行了“德育沙龍”,我便借此機會把心中的困惑拋了出來,大家對這個話題也很感興趣,各抒己見,進行了總結分析,一致認為:
趙某的行為是因身材和心理發育,以及客觀環境等影響,性意識的萌芽而對異性產生特殊的情緒體驗,有意識地愛慕異性,這種早戀現象是青少年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戀愛關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生怕被家長,老師和同學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觸和往來。由于早戀帶有幼稚性、盲目性、朦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觸中忘了時間,以至造成夜不歸宿。
交流之后,很多熱心的老班主任和干勁十足的年輕班主任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行之有效的輔導方法。活動結束后,根據大家的集思廣益,我便開始逐一嘗試落實:
1、個別會談。經常與趙某個別進行輕松談心。一般從關心趙某的生活入手,真誠贊美她的優點和長處,我也主動談自己的經歷,以朋友的身份答應她談話內容絕對保密,讓她放心。這樣趙某逐漸敞開心扉,主動講出自己的煩惱,家長及老師同學不理解她,她覺得自己家和別人家不一樣,她不喜歡回家。教師在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和心理狀況后,和她一起認真分析,并找出問題的根源,定出計劃,重新認識自己,樹立自信,改變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并發揮其寫字畫畫的特長,讓她擔任班級宣傳委員,負責班上的板報工作。
2、爭取家庭積極配合。在與家長交談時,我首先肯定趙某的特長、優點,使交談從愉悅開始,在談及趙某的一些行為時,避免用“早戀”等名稱,啟發誘導家長,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態與孩子溝通,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使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家長也表示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基礎上與教師配合,幫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戀誤區。后來,家長經常與教師保持聯系,互相溝通了解趙某的表現。
3、利用班會進行心理輔導。舉行主題班會,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戀愛觀教育,樹立遠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標。啟發引導趙某正確對待認識自己的行為,教育女生要懂得自尊、自強、自愛、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同時,還教學生如何與異性交往,保持一定距離,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從而避免進入情感誤區。
4、寫日記。鼓勵趙某堅持寫日記,鍛煉自己的意志,最主要的是可以自省、自糾,不斷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斷成熟。
5、讀好書。推薦她在假期讀一些積極向上的好書,如《中學生素質修養》、《保爾·柯察金》等,并寫讀后感,讓她在一種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思想認識得到升華,走向成熟。
6、用愛感化。給趙某及同月份的同學過集體生日,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讓趙某當壽星角色,充分體會集體的愛;平時,讓一位上進自律性強的班干在學習、生活上影響、幫助她。
7、挖掘她個人潛能,給她各種表現機會。鼓勵她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參加縣中小學生書畫比賽,這些都大大激發了她熱愛集體、珍惜自己榮譽的情感。
一段時間之后,在通過以尊重、理解、關愛、引導等方法進行輔導,以及家長的積極配合下,趙某的思想意識有了很大改變,也認識到早戀的害處,能端正自我,回到了班集體之中,減少了與男生的個別來往,各方面有了很大進步,學業取得了很大收獲,家長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反思:
“戀愛”是目前老師教育管理中的難題,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回想自己一路走來,也是感慨萬分。如果不是“德育沙龍”這個平臺,沒有眾多老師的指點迷津,也許自己還在困惑當中。
現在的學生思想很開放,據調查有很多學生會對異性產生愛慕之心,甚至早戀。這對我們教育者來講幫助學生正確對待早戀尤為重要,但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老師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處于求學時期,應該抓住自己青春期記憶力好,易于接受新事物這一大好時機好好學習培養創造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成就大業打好基礎。
指導青春期的學生學會正常的異性交往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義,男女不能交朋友、不能產生友誼,是封建的觀念。在指導男女生開展廣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一是強調男女間的集體交往,反對個別交往,個別約會。因為友誼是多數人共有的,愛情是“排他的”;朋友是可以集體交際的,愛情則是一對一的活動。二是讓男女同學在交往中注意掌握一個“度”,交往中的少男少女應該注意不要過分拘謹,也不可過分隨便;不可過分冷淡,也不可過分親昵;不可過分嚴肅,也不過分賣弄,不要過分羞怯,也不要過分輕浮。總之,總體上應該像與同性交往一樣,做到真誠坦率、落落大方;同時也要注意男女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