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案例:班主任工作不相信眼淚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李老師不可謂不敬業:身體不適,凌晨兩點還要挑燈夜戰;早上五點四十起床,真不知道他這一夜到底睡了多久;回到學校還要參加教研活動,再加上要處理班級這樣那樣的事情,況且還不是小事情。真是忙壞了急壞了李老師,以至于在課堂上情不自禁流下眼淚,同學們倒也知趣,主動安慰老師,同學們展現出懂事、善良的一面?!安豢删人帯钡膶W生被老師感化,事情有了轉機,似乎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然而,我要說,生活不相信眼淚。
從李老師的陳述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天既“不平凡”又“平凡”.“不平凡”是說這樣的一天是特殊的一天,生病、教研活動不是天天有;“平凡”是說從這一天可以看出李老師平時的工作狀態,趕材料、早起、處理家事、備課、上課、處理班務,繁瑣、疲憊、無奈、失望。這樣“平凡”的一天又一天,真讓人為李老師捏把汗。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像李老師一樣的老師們,他們敬業勤勉想做出一番成績,但現實總是跟他們“過不去”:生活不順心,工作不如意……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呢?
經常加班,說明你工作效率低下。李老師說一項工作未完成要加班,甚至不惜拖著病體凌晨兩點爬起來。我非常佩服李老師的工作態度,但我總覺得凌晨兩點帶病工作效率低下不說,還可能加重病情,影響日后的工作。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雖然離朝九晚五的生活相去甚遠,但也不至于天天加班,為了工作而放棄生活這本身就有悖教育的初衷。備課、改作業、寫材料,這些事情完全可以在上班時間搞定。你不能一邊上網、一邊聊天,臨到下班還抱怨當老師真累、還有一堆作業沒改呢!人們經常說,不把工作帶回家!事實上有很多人做不到,因為工作的時候三心二意,效率低下,加班就再正常不過了,所以加班變成了很多人的工作常態。
“糊里糊涂”的愛傷害自己、迷惑學生。正是心中充滿愛,李老師才會流下眼淚,并希望同學們“不僅僅在我面前改變,而且是心靈上徹底的洗禮”.學生會被老師的悲情感動,也許一天、也許兩天,但如果你要期望他能就此“變好”、“變乖”,甚至是“心靈上徹底的洗禮”,你就會因此而更加傷心,因為你的期望用“愛”來感化他們其實是“海市蜃樓”、“烏托邦”.“問題”學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他們的生活中肯定不缺“愛”,也不缺感動,所以“愛”和“感動”只能讓他們背負更多的心理壓力,他們在“師恩”“道德”中苦苦掙扎,卻一直無法擺脫壞習慣、壞毛病。高爾基說:“愛,母雞都會做的事”.我們班主任要做的就是用“職業的愛”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迷途知返。
班級突發事情接二連三,說明班主任對班級的發展缺少規劃,對自己的定位模糊不清。既然接手全校最差的班級,班主任一上任就應該做好迎接“暴風雨”的心理準備。處理突發事情要有預案,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更不能“束手就擒”.針對全校最差的班級,日常學習生活中會出現哪些問題,班主任要心中有數,同時心中有術。只有這樣,面對突發事件時班主任才能不慌不忙游刃有余。隨著對班級學生的了解,班主任要針對班級存在的問題做好班級發展規劃:這一周要解決什么問題,那一周要解決什么問題;本月班級發展的主題是什么,下個月班級活動的中心又是什么,這些都應該成為班主任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把“暴風雨”消滅在萌芽狀態。
此外,面對“繁瑣”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感到身心俱疲難以抽身,最主要的原因是班主任對自己的定位模糊不清。接二連三的問題,讓李老師都有點應接不暇了,甚至得過且過恨不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問題來了,第一個要找的還是班主任。陪著笑臉安慰“受傷”的老師、怒不可遏埋怨不爭氣的學生……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事情在李老師的班級已經是習以為常了。所以,李老師也逐漸變得麻木:“他們的習慣不好,我心里清楚,但不是我的過錯”.學生出了問題把責任推離自己,于生于師都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為什么李老師會有這樣的一種心理呢?我想這與李老師的自我定位模糊不清有關。王曉春老師在《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一書中把班主任氛圍九種類型:“班媽”、“班官”、“鼓動家”、“領袖”、“導師”、“科學家”、“維持會長”、“寨主”、“書生”.文中的李老師到底屬于哪種類型呢?對照王老師的解釋,李老師比較接近“班媽”型班主任。這類班主任最缺少的就是專業技術,而缺少專業技術正是因為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班主任首先要準確定位自己,這樣才能找準方向,繼而才能執著前行,逐步提高自己!
生活不相信眼淚,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