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與學生家長有一種良好的溝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有家長的責任。當學校與家長有利的結合,才能更加順利的培育孩子。家長與孩子一樣,有不同性格的,所以班主任的挑戰很大,要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接下來我們看看班主任該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
與家長溝通要講求語言藝術,粗略分析一下:
1對于知識型的家長。這樣的家長,老師一般要做好傾聽工作,如實的反映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傾聽家長的建議,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及時的改進。
2對于溺愛型的家長。要對孩子發光的地方積極肯定,他們希望聽到班主任對孩子的肯定。班主任要充分的尊重家長的情感。但不要一味的夸獎孩子,應該懇切的反映孩子的情況,指出孩子的問題。用委婉的語氣,從而達到家長與班主任主動商討的效果。這樣他們就能主動地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啦。
3對于脾氣暴躁型的家長。班主任要取得家長的信任,能讓家長理解,對孩子的暴打是對孩子的傷害,而不是教育。告訴家長,他們的孩子很優秀,希望家長能積極的配合學校正確教育,而不是暴力。
4對放任不管的家長::多報一點喜,少報一點憂,決不夸大問題,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和期望心理,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使家長明白,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一定要加強,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5對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要以理服人。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沖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么無論是在多么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得越默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要使家長的教育配合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關鍵在于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形成學校與家庭的德育工作統一戰線。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