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戰致初三家長的公開信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據世界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顯示,獨生子女心理疾病的比例已達到百分之一。我們培養一個孩子,首先他得是一個健康的孩子,而一個健康的孩子首先應該心理健康。每個家長都把教育孩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家庭教育的領域里,家長首先就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和孩子做朋友,這是比學習上的輔導更為重要的。
有時候開家長會時,有的父母就跟我說:“ 王老師,現在孩子上中學了,我就感到無能為力了。以前,孩子上小學的那些東西,我還能看得懂;可現在他學的那些東西,我都不懂,也輔導不了孩子,我應該怎么辦呢?”
我說:“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一般極少給我的孩子輔導。其實,做家長的,即使你能輔導你孩子的功課,但那是你應該干的事嗎?如果由家長來輔導孩子的功課,那要老師干什么?”
教書是老師的事情,做作業是學生的事情。家長要干什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心靈的依靠。表面上孩子有時不愿意跟父母交流,這并不是說他不在乎父母,孩子太在乎父母了。很多孩子不是不需要這種交流,如果交流的大門被關上,我覺得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長。你孩子小時候那么討你喜歡,為什么突然間不跟你說話了?你應該想想啊。
好多孩子不愿與家長交流,為什么?比如,孩子上次數學考了90分,這次考了80分。其實上次90分,排在班里30名,而這次考了80分,卻排在班里第20名。家長有時不懂,不了解這個情況,他本來進步了,需要得到你的肯定,你卻不問青紅皂白,給孩子一頓批評。他跟你能沒有距離嗎?
現在的問題是,孩子的苦水往往無處傾訴。孩子本來與別的同學接觸就有限,而同學們都是獨生子女,都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也不大會勸導別的同學。所以,孩子可以吐苦水的知心人,其實就是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跟你吐過苦水,你做家長就有問題,你不要說孩子不跟我說話,他為什么不跟你說話?你要多想想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你就知道了。所以家長應該多傾聽,讓孩子敢跟你談。什么時候,他能把自己的一肚子苦水都向你傾訴了,行了,沒問題,這個孩子是一個很陽光的孩子。
恕我直言,我覺得許多家長在認識上都有一個誤區:他們把學習成績的好壞,簡單地歸結為聰明不聰明,用功不用功。可是,多年從教經驗告訴我: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成績差,不是智力因素出了問題,而是非智力因素出了問題,就是在心理上。
我們整天看到的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校長對孩子的要求。但是,現在有誰來聽一聽,我們的孩子有什么要求呢?
所以,我一直認為,家長幫助孩子調適心理,比敦促他們做作業或輔導他們要重要得多。幫助孩子調整心態,是家長的責任。
幫助孩子設計一條路
初中時代,尤其初三,是每個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決定著孩子的一生,而你們,家長們,正手握著決定孩子一生的大權。
在初三時期,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可塑性,所有孩子都有成為英才的可能。
現在正是設計孩子一生的最佳時期。當時過境遷之后,往往有很多家長后悔沒能在初中階段為孩子設計好他們的未來。
我接到過廣東一位家長的電話,他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他有很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卻不知道該怎么設計孩子的人生。等孩子到了高三,即將參加高考,他看到別人的孩子被保送了,有加分了,有特長了,于是他就著急了。他的孩子沒有特長,沒被他訓練過,什么證書也沒有,只能“裸考”(什么加分項目也沒有就參加高考,叫做“裸考”,人大附中的孩子很少有“裸考”的)。其實他的孩子很聰明,可是到了高三再做這方面的努力,已經來不及了。
那么應該什么時候努力?
就是初三!就是現在!
我的女兒從上初中起就決定了要上北大,這是我們全家共同的決定。要上北大談何容易?競爭如此激烈,要怎樣才能為她的高考增加砝碼呢?當時她還很小,我們當家長的就必須干孩子干不了的事,我從那時候就開始研究高考政策,研究來研究去,我決定讓孩子學一種樂器。
于是我就向北大清華負責藝術類招生的老師咨詢。關于女兒的音樂特長,我希望能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第一,這個音樂特長,孩子從初中開始學就能夠學好;第二,在全國范圍來說,學的人數相對比較少;第三,這個特長在北大清華的需求量還比較大。結果,專家們就給我女兒推薦了一種樂器,叫做中阮(一種民族樂器)。
后來,我女兒的中阮水平達到了業余最高級:九級。在高考藝術特長生的測試中,她名列前茅。
學藝術也好,練競賽也罷,都要講求“童子功”,孩子的特長都得從初中起步。所以,親愛的家長們,我真誠地告訴你們,你們一定要學會從現在開始設計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