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班主任的“三勤”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讀書有“三到”,而當好一個班主任,我覺得“三勤”挺重要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工作來談談。
一謂“眼勤”,就是要勤于觀察。從學生上課時的表現,到下課時的言談舉止,課間游戲,無不滲透著教育契機。本著小事情大道理的原則,有許多我們平時忽略的一些小事,或許就可以成為學生思想轉變的路口,為學生的良好習慣和道德修養埋下伏筆。那天,我們班發完了課間牛奶,我聽到有同學抱怨:“錢佳偉真是的,每次都不給我純牛奶……”我觀察到,沒有一個孩子從牛奶發放員錢佳偉手上接過牛奶時有感謝的話語。當時,我問全班同學:”你們知道錢佳偉訂了牛奶嗎?”全班無語。我又接著說:“錢佳偉并沒有訂牛奶!那么,他天天抱著牛奶盒跑上跑下,準時將牛奶送到大家的手中是為了什么呢?”全班同學繼續無語。(這種表現很符合我們班學生的特點)我接著說:“他并不是為他自己,為的是大家。難道這樣的同學不應該贏得我們的尊重嗎?當你們從他手中接過牛奶時不應該說聲‘謝謝’嗎?”事后,錢佳偉拿著幾盒牛奶跑來跟我說:“范老師,有幾個同學說是謝謝我,硬要把牛奶往我手里塞……”這些小家伙,反應還挺快的。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捕捉教育時機,因勢利導,這樣日積月累,讓學生從日常小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謂“嘴勤”,將學生出現的問題,點滴的進步都及時告知學生。特別是有些行為偏差生,班主任就要嘮叨的多一些。我們班的劉奇峰、許丹丹都不是省油的燈,于是我就特別關注他們,劉奇峰行為自由散漫,上課愛把鑰匙含在嘴里,做些小動作;許丹丹爭強好勝,對待同學像對階級敵人……每當發現學生的這些小問題我就會找他們談談,有時就是在走廊上的一兩句話,有時需要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坦誠交流。嘮叨的多了,學生也和你親了,知道你是關心他,老師有時跟他發脾氣也不會沖老師吹鼻子瞪眼了。更重要的是從這些嘮叨中學生懂得了道理,學會做個好學生。
三謂“手勤”,將班級文化墻好好利用起來,既美化了班級環境,又發揮了德育陣地的實效性。我們四(一)班的班主任胡敏老師特別心靈手巧,受她的影響我也結合班級開展的活動,將班級明星示范崗張貼在教室墻上,一顆顆小星星上貼著班級明星學生的照片,那些小明星們得意極了,而那些明星候選人一個個躍躍欲試。
眼勤、嘴勤、手勤,歸根結底,還是源自班主任的“心勤”,只有心里裝著學生,時刻秉著教育無小事的理念,用心做教育,才能把一棵棵小樹苗扶正,讓其茁壯成長。所以,班主任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