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經驗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個班就是一個大集體,如同一個溫馨的家,那么班主任就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良好班風的倡導者,一年級學生由于剛從幼兒園升上來,對小學的各方面不懂,所以我作為一年級班主任首先對習慣的養成與常規入手,一個良好的班風對孩子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對班級日常管理采用了以下幾點:
一、要想使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形為習慣,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常規教育
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每個學生終生有益,從幼兒園剛入小學一年級必須有一段適應的過程,對此方面作為班主任我就要對他們進行有條理的常規教育。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每一個課間要把下節課的學習用品準備齊全,放到課桌左上角,然后再出去玩;
②上課不可以隨便亂講話,有問題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舉手,老師允許方可發言并要起立;(記得有一堂課,我提了個問題,學生的積極舉手精神我很贊可,但有幾個同學由于站起來把手舉的很高,并喊到“我我”,這時我便過去對他們說:“舉手回答問題要把手放到桌上身坐直等待老師去叫,這是我們開學不久強調過的”,頓時全班都把自己的手和身子做了一次檢查,做的很好……
③上課要身坐直專心聽課,積極回答問題;
④寫字姿勢要做到“三個一”。
(2)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課間活動不可追逐打鬧,要玩或做一些有意義的游戲或事情,進到校園要講普通話,并會用禮貌用語比如“您好、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
在上一周時,在一節數學課堂上正做練習題,有一位同學忘記帶橡皮,悄悄向同學借,當用后對同桌說:“謝謝”,同桌悄悄說聲“不客氣”,當我不料聽到后心里對這兩位同學的禮貌交流高興了一股。
見到師長要主動問好,不亂扔紙屑和雜物,要做到校園與教室整潔,拾到東西要主動交予老師,要愛護公物,不隨地吐東西和痰,不損害校園和教室里的每一件東西。
這些規矩需要我每天多提醒多說,讓孩子們記到心里,會常抓不懈。①抓紀律上課邊講課邊要把紀律反復強調穿插幾次,即便學生坐的一動不動認真聽講我也要隨時提醒幾次;②抓典型促進步小學一年級最善于模仿,比如,在課堂上誰做的最好,我就找機會表揚誰,其他學生立刻就向這位同學學習起來;③以身示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應先做到,并要做好。(記得有一次下課了我剛走出教師門口飛過來一片小紙屑,我便隨手撿起扔到院中垃圾桶內,接著我們學生也學著老師的樣子,看到院中有廢物就主動撿起,并扔到垃圾桶內。
二、每位學生應得到班主任更多的關愛,如同他們的“媽媽”。
每天學生來到學校接觸的是老師,需要我們對他們的愛護,每日在學校只要有點時間,就去和同學們交流說說話,讓他們感到老師很親近,如同他們自己的父母。
三、培養班干部
形成班級的核心力量離不開班干部,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長,在很多程度是展示班干部能力的一番,因此對班干部選擇培養和使用,我十分重視。
經常對同學們進行“虛心使進步”教育,使每一個同學嚴于律已,虛心學習,搞好同學之間的關系,樹立班干部威信。
四、形成良好班集體需競爭意識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那班就得有班規,為了使每位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提高整體綜合素質需結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規范約束每位學生的言行。
同時引進競爭激勵機制來督促學生奮發向上,努力進取,我有具體幾點做法:
①以小組為單位,每天派組長來匯報各個小組的學習、衛生、紀律、行為習慣、儀表、課外活動等情況。每周對小組競賽情況評價一次,并評出紅花小組。②每天每周的競賽就是落實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班風,形成團結的班集體。
小組競賽形式只是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途徑之一,我們每個班主任應要有一顆耐心、一顆責任心和一顆愛心,想方設法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再加上恰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班級工作一定會更順手,定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