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四)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級是學校的基礎“細胞”。班級管理好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得以順利。真如赫爾巴特所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捉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育將是不可能?!?
讀了《班主任的管理藝術》這本書,我發現管理一個班級,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是重點:
一、將班級的管理制度化。
“制度和紀律”是一個班集體學習的保證一個班集體如果沒有好的制度,班級就會混亂不堪,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可能對學生的思想素質產生負面影響。對待班級,要堅持“法治”,一般新老師都認為有“愛”就能感化學生,但這只是暫時的“安寧”,學生還處在缺少自制力的階段。要讓學生真正遵守紀律,就得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讓他們自己體會,有了規則,他們可以活得更好,沒有規則,不但妨礙別人,自己最終也要倒霉。并且班主任要多和學生溝通,和學生共同制定班規,通過把教師的權威轉化成學生的集體意識,引導學生制定出科學民主嚴明可行的《班規》是變“人治”為“法治”的有效嘗試。實行在班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包括班主任,其中也要制定關于老師的規定,老師做不好,一樣也要受到懲罰,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維護班規的重要性。當然,有罰就有獎,老師要對良好的行為及時表揚和獎勵,鼓勵這種行為,以后才會有更多好的行為出現。
二、為人師表,身正為范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如班主任言行不一,那么就容易失去威望,以你對學生所有要求,學生都不愿意去聽,去做,所以要想把自己的班級管理好,就要發揮自己的表率作用。首先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學生犯錯之后先試著用理解的角度去詢問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先想想為什么他會犯這個錯誤,當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心為他著想的,那么老師的寬容和善解人意就會贏得同學們的愛戴。當然,班主任也要注意愛生的方式。不能和生形成“貓和老鼠”的關系,但也不能和學生過分親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個人興趣,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成功欲望,只要教育得法,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是可以造就的,絕不可因為成績的好壞或其他原因而漠視部分學生或偏愛部分學生。
大教育家培根說:“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等于失去了靈魂?!卑嘀魅喂ぷ鞯闹攸c是做好全班的思想工作,做思想工作不可能一僦而就,對于學生的不佳表現,我們不要急于做定論,扣帽子,而應了解行為背后有沒有別的原因,這樣粗暴、急躁的舉動邊不會產生。千萬不要做損害學生自尊心的事。
三、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
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班主任要想了解學生內心的隱秘,就必須先去的學生的信任,就必須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喜歡你,愿意接近你,愿意向你傾訴。學生都喜歡民主的老師。當代中小學生見多識廣,絕大部分學生有獨立處理安排自己班級的強烈愿望,有展示自己個人才華的積極心態。所以少一些包辦,多給一些自主。
四、構建優良班級文化
(1)班主任要營造寬松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
(2)有目的,有意識地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各種集體活動。
(3)充分利用輿論陣地
(4)把我學生自我教育的時機
五、班級管理無小事
管理好自習課的紀律:在自習課紀律差的班級,班主任可以用開班會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討論自習課的性質和目的,注意這里千萬不要說教,而應通過,民主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明白自習課到底是什么。很多學生在自習課上“胡作非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一開始老師可以幫著這些人“找點事”做,慢慢地培養他們形成自覺性,并且嚴管“出頭鳥”。班級座位、班級衛生、班級環境布置等都是需要精心考慮的問題。
六、引導學生走出青春期的迷惘
讓學生有機會了解異性,別讓他們對彼此形成一種神秘感,引導他們異性之間正常交往從而減少早戀現象
七、成為學生的心理專家
“教育學生猶如開墾一片荒草地一般,需要教師的耐心、信心、愛心的滋潤與澆灌,才能化光禿為青翠?!卑嘀魅我獮楹⒆犹峁┬睦碇С趾洼o導,讓他們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增強其心理適應能力,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這本書的語言樸實易懂,并且列舉了相關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體會到其提出的觀點,并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把理論應用到班級管理中。他讓我明白了班級管理確實是一門不簡單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改進并在而這個過程中知道怎樣更好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