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發言材料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這里當班主任,我是新兵,而新兵是沒有太多的發言權的,既然領導安排了,那就隨便聊聊吧。
到這里,我當了六年任課老師,學生成績差點,我能理解,也能接受,但他們成績差的原因,卻困惑了我六年。有時候我甚至總覺得這里學生成績差,除了基礎(生源)問題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土異也”——這里的學生比內地的學生笨。兩年多的班主任當下來,讓我與學生有更加近距離的接觸,這種近距離,讓我改變了對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的看法————學生成績差不是因為太笨,而是因為有病,而且病得不輕。
這病就是我們學生信仰的缺失導致學習內需的消失殆盡,與“不合理教育”(注:此處不合理教育是泛指)的摧殘讓我們學生的學習興趣消失殆盡,等等,有了這些墊底,不差就沒天理了。
信仰缺失的原因是社會造成的,此處原因不必我多說,國是莫談,大家心知肚明就好。學習興趣的消逝是低齡學段教育造成的,本來好奇心、求知欲是人的天性,不用刻意去培養,但如果父母經濟條件好,進了某個高檔幼兒園的,孩子這輩子基本就玩完了。因為那里開設的課程多,孩子的壓力大,對興趣的損害也就越多。并且,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
對教育的詬病,應該從源頭開始,從幼兒教育開始。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可現在孩子的童年,還有快樂嗎?學校老師鎮壓,家里父母鎮壓,恨不得將孩子訓練成“琴棋書畫詩酒花”等十項全能。
一句話,孩子是無辜的。
這病要治好,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是社會能提供一個干干凈凈的教育環境,其次是教育能還原教育的本真——教育就是教育,“高考指標與市委書記的指示無關”,估計這些我們都指望不上,那就只有最后了。
最后就是老師自己。
看老人就知道一個民族的過去,看孩子能預知一個國家的未來。老師這個職業未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但一定是太陽底下最重要的。
因此,學生的病再難,老師也得治,哪怕再孤軍奮戰、我們也得鞠躬盡瘁。
下節有課,時間上來不及了,復制一些我以前文章的觀點吧:
一是有堅定不移的教育目標:為學先為人,做好學問為做人。這正如我昨天班務處理時所說的:“人品的高低無法用分數來衡量,短期內也看不出什么癥狀,但這個對人的影響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服從越往后越大的“剪刀差”現象。所以,我才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所以,我才一次又一次語重心長”。
二是有充滿人性的教育方法: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水管里流出來的是水,地溝里流出來的是油,心海里流出來的,才是春天。教育是春天的事業,再難,也要堅持與學生在春天里交流與溝通。
三是有老老實實的教育理念:在《沒有特色,就是最大的特色》的小文章中,我有這樣的表述:“的確,教育是一件老老實實的事情,上好每一堂課,組織好每一次活動,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不好的,都能順利完成相應的學習過程(不是任務)而不感到自卑與無助,等等這些,都是本分而非特色。就算是百年老校,其教育也只可能有文化的沉淀而不可能有所謂的特色。因而在三兩年之內,也難以形成真正的特色(不是特長)班級。如果非要說是特色,便是無病呻吟,便是無事生非。說到底,是一種教育的浮躁,這種浮躁,每個真正的教育者,都應當力戒之”。
再說幾句:
本文的開篇提出尋找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并不代表說成績就是教育的全部,觀照自己的言行,我并沒有這樣的觀念。在我現在的班級里面,雖然我很難說每個學生都生活得很幸福,但有一點是事實:沒有因為班主任的原因異常流動過一個學生。當中的六位,甚至連學業水平測試都沒過(這個我無疑是有責任的),但他們現在在班上依然沒有自卑、沒有郁悶、沒有不開心。
因為我非常非常知道: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我們要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每一朵鮮花,都有盛開的權利。
德育處宋主任有句話說得好:班級當以文化領引,班主任要在提升班級內涵上下功夫。這,就是教育的本真,就是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