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十字”習慣,營造良好的班集體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三年級的學生不知生死,有得玩就開心。孩子天生就好動,又好奇心強,生活經驗少,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我們當班主任的就要多一個心眼。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教會他們怎樣保護自己,遇到危險時應該怎樣處理,在班級里,同學比較多,很多時都會有你碰到我,我碰到你的事情發生,這個時候,同學之間千萬不能動手動腳,否則就會出現安全問題,如果出現這些事情后,我都會及時進行教育,并把事情記錄在“安全記錄本”上。課間時,班內設有課間督促員,專門看管走廊、教室是否有人追逐,如有發現,及時制止,并作記錄。同時,我教育學生不要到人集的地方。如做完早操上一樓的樓梯時,人流量最多,一個樓梯幾個班同時并進,而且這里光線很暗,非常危險??吹竭@種情況,我教育學生另慢一分,莫爭一秒,站在一邊,讓全部的班級都上完樓梯,我們班才上。這樣既培養學生禮讓的習慣,又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大地培養了學生注意安全的好習慣。
四、“禮貌”習慣的培養。
文明有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禮貌的好品德是我們當班主任不可缺少的一環。因此,我常教育學生禮貌待人,同學之間和睦相處,教會孩子一些日常的禮貌用語和禮貌習慣。例如早上進校園應自覺地向老師問好。回到教室主動向同學說聲“早晨”,遲到進教室或進辦公室說聲“報告”,經老師同意后方可進入。要進媽媽的房間輕輕敲幾下門,經得別人的允許才能進入。這些都是禮貌的常規,我們從小就要養成習慣,并開展“有禮貌的孩子人人愛”的主題班會,講述一個沒有的禮貌的孩子向老爺爺借稱,結果空著手回來;另一個有禮貌的孩子也向老爺爺借稱,就高高興興地拿著稱回來的故事。讓學生充分討論,為什么一個借不到稱,而另一個借到稱?并讓學生談談自己從中受到什么的教育,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向別人借東西,由應該用什么態度去借呢?如果自己不小心碰倒別人應該說什么?(對不起)。別人碰倒你又應該說什么?(沒關系),在班內形成一個人人禮貌的班集體。
五、營造“友善待人”的班集體。
三年級的學生無知、自私,惟我獨尊,別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會動手動腳,或大哭大鬧,打得滿面通紅。根據不懂得自我控制情緒,這些都是他們年齡的特別。因此需要我們當班主任的教會他們掌握情緒的調節和自控的方法,從而使他們改善與同學交往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我們班56人在一個教室里學習和生活,免不了會發生沖突,我常常拿一些個案來讓同學分析這怎樣才叫友善。例如,一個同學正在寫字,他的同桌在喝水。一不小心把水弄濕了他的作業本,有兩種情況:①雙方大打出手;②被弄濕作業的同學馬上拿來紙巾把水吸干,并說“沒關系”,“真對不起”,大家笑著把作業本弄干。這個個案讓學生小組討論:1、哪個情況好?為什么?2、哪個情況不夠友善,表現在哪里?經過這些的討論分析,同學真的明白“友善”的可貴。在一個班集體真的需要“友善”,這樣才能使同學們之間和睦相處。
“十字”習慣的培養,需要我們班主任付出艱辛的汗水,就一定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