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與班主任自我發展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管理是一種科學,更是藝術。
??作為班主任,我們的管理工作應該怎么做呢?這個年代流行一個詞,叫做專業發展。教育是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有意思的論述,真的是這樣,它不是某一方面的技術,而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沒有十全十美的老師,也沒有理想的教育,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總還會有提高的余地。【又是真話,如果十全十美,那教育就成萬能的,世間就能發明永動機了】
??有些孩子的缺點是永遠改變不了的。教育是不斷思考,在有限的空間里我們能做什么?最終確定一個人走向哪里的是自己,教育是重要的推動力量。【僅僅是推動,而不是決定力量】
??一、班級管理(常規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文化建設:主要有班會、活動,目的是積極氛圍的營造)
??1、常規管理:主要是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接著從制度建設走向文化建設。文化是什么?文化最核心的是價值觀。【對三年級的孩子有些高,但不是不可以滲透的】有初一的學生說,為什么我們喜歡的都是老師反對的?這其中反映的就是價值對立。
??(1)班級是什么?我們的班級既像組織也像群體。班級是特殊的社會初級群體。【比較準確的論述】班級與組織有類似之處:有組織結構;班級和群體也有相似之處:以情感互動和心理認同來維系。組織以制度約束為主要特征,群體主要靠心理約束,喜歡就認同,認可就聽從,否則就不聽。班級既有制度約束,但是又有情感互動和心理認同。嚴格的老師傾向把班級當成組織來管理,民主的老師傾向把班級當成群體來培養。前者一般都是性惡論者,相信只要我不在,學生就會搗亂;后者相信學生能自己管好自己。【我傾向于后者,但前者預測的情況又常常會出現,使得你不得不往性惡論想和做。】
??(2)班級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如何做?A有些規則是由老師制定的,有些是由學生制定的,但后者不能完全達到目標。如果一切目標都由孩子來定,要老師干什么?合理的做法是雙方協商,但初中階段,老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賦予參與權、建設權,但最后還需要老師集中、統領、拔高。我們尊重孩子,但是絕不意味著遷就孩子。孩子要長大,要靠我們的教化使得他不斷的長大。我們往往重社會教化,輕個人成長。你能要求孩子把剛買的新玩具給來做客的同事的孩子玩嗎?如果是你買了一個新的鉆戒,你舍得給別人嗎?【經典啊,真的是這樣】很多家長說:“你能不能給我爭點氣?”這話對嗎?B怎樣理解民主管理?(訂規則與執行規則)不建議學生輪換班干部,【旗幟鮮明,有膽識,也有道理】有些孩子不敢管,是性格問題;有些孩子管不好,是能力問題。班長綜合素質好,勞動委員勤懇、踏實,學習委員就要學習好。學生干部靠的是非權利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選完了要培訓,比如班委怎么把小隊長組織起來,而不是事事親為。能力的鍛煉不一定當干部,能力是通過承擔事情鍛煉起來的。我們國家提倡民主管理,為什么不全國人民每人輪流當一天總理?勞動委員,每次都是自己在干值日,缺少的是管理的能力。【太經典了,也是我該學習的段落。】
??(3)班規的具體內容(約束還是激勵,宜少而精)
??A空洞還是具體,是否具備可操作性?教育語言,大話空話比較多。教育中充滿了正確的廢話,老師、家長天天說“好好學習,認真學習”,但孩子們還是不明白怎么才算“認真”;“要端正你的學習態度”,這是正確的廢話;“不要光忙著掙錢,要多管管你的孩子”,這也是。(經典)有個班主任就把班規制定得非常具體、詳細:怎么放拖把?遲到了怎么辦?……這樣就非常好。【學,沒商量】
??B表述語氣肯定還是否定班級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因為規則多是限制的。否定之后還要有肯定,先說“不許”,再說要看什么。一段時間強化一個習慣,一段時間之后再調整。【矯枉過正】
??C盡可能引導學生將規則內化為發展的要求。教育的境界:1服從2認同3信奉。認同的過程很重要。【對的】
??2、文化建設
??(1)共同心理氛圍的形成
??A教師要目標引領(“三有”班集體)a有用。學習首先要對高考有用,這就意味著你可能會覺得很枯燥。但是學習不只是為高考,它是人生的關卡,但不是人生的終點。b有樂趣。學習苦,但要苦并快樂著,我們努力讓大家三年的日子過的既辛苦又有樂趣。c有品位。從高中和初中有何不同談起,這是青年和少年的不同。我們開始有公民權、成人意識,高中意味著長大了,長大意味著冷靜了、理性了、負責任了。青年追求的應該是一種有思想的、有品位的生活。【這就厲害了,有說服力了】
??B環境建設某班的口號是:“一個都不能少”,它顯示的信息是每一個學生對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的被重視。環境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外在顯現。教室的后墻可以寫給老師:勿生氣,保持冷靜;前面的墻寫給學生:集中注意力。我們和學生的情緒是班級的軟環境。保持教育者的冷靜,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到課堂上。經常環境里宣揚的是什么,環境里體現的是什么?
??(2)使每一個成員產生歸屬感有歸屬感才有責任,讓每個學生覺得“這是我的班”,這樣才能參與進去。(3)班會怎么開,我們需要思考。我一直相信一句話:目的決定形式。小學開展感恩教育,護蛋行動。但是因為學生是二年級,一上午就都碎了。【看來筆者不了解真實的情況,歡迎到我們學校看看:)】我們的活動要視孩子的年齡特點而定,否則達不到預定的效果。良好的積極氛圍的營造。
??(4)活動促進
??二、班級的功能
??1、懂的滿足,會的滿足通常我們認為學好的孩子得到了滿足,對于排名來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孩子從學習中得到了什么很重要。孩子的成績可能有高有低,但是他們需要滿足的心是一樣的。任何孩子都想學好。好孩子在學校是容易被認可的,而學習好仍是主要標準。但人和人是不能比的,【現實社會又時時刻刻在比啊】千萬別說“×××都能做到,為什么你做不到?”。
??2、變好的滿足:變好的滿足指的是,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好孩子的愿望。在生活中不要跟孩子說:你誠心吧?你故意吧?你看到這種結果滿意了吧?你誠心想氣死我是不是?例:孩子募捐的書包忘了拿,回來之后很傷心…。今天我們許老師說我們班募捐情況最差,其中還有人沒有捐。這根本不是忘不忘的事情。有些話我們不能想當然的說,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毀掉孩子的動機。孩子因為這件事惹你生氣了,你會想起一大串的事情……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動機,不要把孩子想得、說得那么壞。他做錯了,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做,可以是沒學會。每個孩子從心理上都想做好孩子。孩子往往是勇往直前的。而且通常為了掩蓋一個小的錯誤而去犯更大的錯誤。我們要肯定孩子向善的愿望,不要動不動就上綱上線。
??3、被認可的滿足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好,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淘。學習好、聰明乖巧、有想法、有思想…。教育就是要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好。例:一個女人懷孕了,走在街上看到了好多孕婦…。這是因為以前沒有留意過這種事情。【真實,有趣,有生活】咱們老說三好,但是其實學習好、紀律好是第一位的。老師們第一年接班,要爭取跟每個孩子有一次非正式的談話,不要有了問題才去談話。孩子有的時候是很理智的,不是光想著玩。
??4、快樂的滿足
??A當一個孩子能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時,我們不要使用物質刺激。例:老頭智慧的對付扔石頭的孩子。
??B態度決定行為,反過來,行為也會影響態度。例:美國心理學家做的例子:一組寫警察好,給50元;另一組寫警察好之后,什么都不給;結果發現什么都不給的一組改變了對警察的態度。
??C養成教育就是用已經養成的行為習慣來改變孩子的態度。
??5、有用的滿足獎勵和激勵的區別:道德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有用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做。不見的所有的孩子、所有的需要都要得到滿足,但是我們需要給孩子營造一種發展的氛圍。
??三、班主任要給自己定位。班主任是什么?
??1、首先是領導。領導不是一種權利,而是一種行為。領導與一般人的區別就是要站得高、看得遠。說什么才能讓家長信服?千萬不要說這是我第一次帶班,不要謙虛,否則家長不會信服你。領導要搭班子、選人才,建立制度。領導要有靈活度。領導不一定會干活,但是一定要知道會干活的是誰。
??2、班主任還是管理者。管理與領導不同。領導是想事的,管理是做事的;領導是選事兒的,管理是把事兒做好。民主和專制各有優缺點。最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建章立制;然后是人本管理,考慮到個人需要;最后是文化管理,發展出良好的氛圍。開始嚴一點好,后面才有松的余地。嚴不是態度嚴,而是規定幾條底線。要讓學生明白:哪些錯誤可以原諒,哪些錯誤很嚴重,然后根據具體情況來定。混合了愛和尊重的感情才是好的師生關系。
??3、專業技術工作者。班級工作不是苦活,累活。
??4、學生精神發展的引領者。班主任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進好學校不如遇上好老師。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他。做一個你希望你的孩子能遇上的老師。有些教育者是比較浪漫的,是適宜的、理想化的,但教育是用大愛做小事。除了有熱情,還要冷靜,用智慧去思考。教師的尊嚴來自哪里?以前是社會,現在是個人能力。
??四、關于家長
??1、對家長的了解有多少?(自身成長經歷對其教育理念有至關重要作用)【真的是這樣的】對于家庭我們能做的事情很少。我們最需要理解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家長的素質和能力很重要。家長教育孩子有兩個趨勢:有些家長用自己的經驗來對待孩子,有些家長是用自己經驗的反面來教育孩子。最難統一的就是思想。我們當老師當久了,往往認為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不要干涉那些我們管不了的事,比如不讓家長忙著工作,忙著掙錢。
??2、對家長的分類(合作者,粉絲,分歧者)合作者:屬于傳統的信服老師的。老師可能因為無心犯錯誤,忠心耿耿的合作者越來越少了,出現的分歧者越來越多了。粉絲:有些家長跟老師很密切,這樣會干擾你的教育活動。偶像跟粉絲要保持距離。我覺得我們作為老師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不要把自己的休息時間貢獻給工作。【我應該注意的】分歧者:分歧更多的是因為理念,是深層的對教育的看法不一樣。這類家長通常蘊藏著一些資源,當然有些家長給我們幫不了任何忙,甚至還會給我們添麻煩。有些家長我們可以跟他交流教育思想,有些家長需要給他提供具體的建議。
??五、關于學生
??1、嚴格之格——標準(誰的標準?是否統一要求?)“格”是標準問題,很多與孩子發生沖突都是標準問題。要先確定:標準你事先解釋過嗎?說清了嗎?標準是誰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出思想的人通常是領導。比如說開會。開會是一種文化,我們會覺得開會沒必要,但是領導覺得開會有必要,而且意義重大。可是他沒有告訴我們為什么開這個會。標準一定要清晰,要符合孩子的能力特點。
??2、嚴格之嚴——態度或方式(嚴格是否等同于嚴厲?)嚴格與嚴厲的區別:嚴是在應該做的事情上不放松標準,但不是在態度上嚴厲。往往發脾氣越大的老師,他的要求越低。懲戒的心理較量就是誰欠誰的問題,老師就要讓孩子永遠欠著你的情,而不是讓他覺得你欠他的。老師不能老發脾氣,否則孩子就木了。當然也不能不發脾氣。老師跟孩子不能真生氣,只能假生氣,你生氣的目的是給孩子震撼力,而不是氣死你自己。【這是大實話】老師不要只批不評。【這很重要】
??六、有啟發的話:
??1、高接納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基本之道。
??2、今天的教育從來不缺少理念,缺少的只是用心的實踐。
??3、想用一種辦法解法教育所有的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好的教育就是用五十種方法解決一個問題,不好的教育就是用一個老得不行的方法去解決五十個問題。
??4、在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會有后進,怎樣把后進的不好的東西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不讓他成為主導的力量,才是班級工作的重點。
??5、貼吧文化如果不構成道德層面的,讓學生發發牢騷甚至是泄憤應該是可以的。壓抑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有這種膽識與胸懷】
??6、教育幸福來自于學生的成長與自身的發展,來自于教育智慧所取得的成功。教育幸福取決于自己的心態與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