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活班級管理六步棋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于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對于完成教育教學的各項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同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同,但目標一致,就是要“管”好班、“理”好人。我在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覺得要抓好班級管理工作,一定要走活下面的“六”步棋。
第一步,建立“人情帳戶”。
學會“給人情,留教路”,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首先必須走好的重要一步。走好這一步棋,可為班級管理的全盤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礎。例如,對于一個成績下降很大的孩子,一句發自肺腑的鼓勵,或許能使他化畏懼為勇氣,從而發奮讀書;對于一個執迷不悟的學生,一次促膝交心,可能會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勒馬之后奔馳于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迷途知返的孩子;對一個正直的舉動送去一道贊許的目光,這眼神可能就是進步的強大動力;對于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贊同的掌聲,這掌聲可能就是對創新思維的巨大支持;即便是對其他班的學生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學生突然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難處時,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上述的“促膝交心”、“贊許的目光”、“贊同的掌聲”等,就是班主任在師生關系“帳戶”上為自己存上的一筆豐厚的“人情”。這樣,在學習和生活中,班主任不失時機地搞好師生人際交往,學生就會為了這個“帳戶”中的人情而“親其師、信其道”,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及時進行感情支出。不論班內要開展什么工作,學校搞什么活動,學生們都會積極配合班主任,并出謀劃策,踴躍參加,對于班級管理工作影響很大。
第二步,制作“班級影集”。
照相事小,但在班級管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般來說,學生畢業時師生才合影,平時班里很少照相。而對小學生來說,能與老師、同學合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如果教師能放下架子,露出自然的表情,與同學們合個影,會給學生以自豪感和自信心。
為達到這一效果,我總是自己準備好相機、膠卷,選擇恰當的時機,與學生們合個影。有二人合影、三人合影、多人合影、全班合影等,沖洗二張,一張掛在“班級影集”——教室的宣傳欄內,另一張獎給學生本人留作紀念。在微笑的剎那間,同學們與老師的距離自然縮短了,有什么話也愿意無拘束地與班主任說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自然就大大增強。
入選“班級影集”的條件很簡單,如兩周內作業每次都被批為紅五星的;自已感覺進步又被同學們認可的;上課經常提出問題的;值日組連續兩次爭得流動紅旗的,等等,即凡是有利于學生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積極性、有利于班級管理的條件都可涉及到。
第三步,巧用“美麗謊言”。
稱贊學生,是班主任常用的方法之一。事實上,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班主任的稱贊,而班主任在稱贊學生時,少不了給學生戴“高帽”——“美麗的謊言”。因此,對于這步棋,關鍵是要走出水平,讓謊言自然美麗。我在稱贊學生時,總是注意說話坦誠得體,不但要贊美對方的長處、夸贊學生的優點,而且要帶著一份誠摯的心意及認真的態度,讓學生樂于相信和接受。贊美決不能離譜,更不能用虛偽的態度說話,讓學生識破而產生不快。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我還發現背后稱頌學生比當面夸獎效果更好,于是我經常故意在一個學生面前,真誠地贊美另一個或一些學生學習努力或能自覺守紀等等,結果很快就見效。
第四步,注重“激發情感”。
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我發現有個別學生總是不露聲色地與班主任較勁。例如打掃衛生,班主任越是讓他快點掃,他越是磨磨蹭蹭,故意放慢節奏;再如學習,班主任越是說“你要好好念書”,他越是“不好好念書”。
針對此類問題,經過多次觀察和琢磨,我采取“激發情感”的方法引導這類學生,即通過隱藏的手段,如戴高帽、趕鴨子上架、故意貶低,挑起好勝之心;吹胡子瞪眼、敲桌子,惹其內心發怒;冷冰冰或佯裝不信等,使這類學生進入激動狀態(憤怒、羞恥、不服、高興等),說到底,就是想方設法調動情感的力量,來激發他的積極性,調動其熱情和干勁兒。
當然,運用這一方法時,班主任要冷靜,要演得天衣無縫,使對方察覺不到自己的真實意圖。更為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切實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如性格急躁的學生表現為快言快語、行動敏捷、眼神鋒利、情緒易沖動;性格開朗的學生表現為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性格穩重的學生表現為心思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性格孤僻的學生表現為安靜、抑郁、不茍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驕傲自負的學生表現為自吹自擂、好為人師;謙虛謹慎的學生表現為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如在學習上好玩而性格開朗的學生,光說“要好好念書”,會產生反效果,偶爾可試著說:“你盡管玩沒關系”,他反而不好意思繼續玩了。
第五步,進行“頭銜變更”。
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一個班里,有時課代表忙不過來,其他學生幫助收發作業也覺得是件很光榮的事情;同樣,在上課和下課時,值日班長(我班設立了常務班長和輪流值日班長)喊“起立”也覺得很自豪。由此我想到,班內不論大小干部還是一般同學,如果沒有一定的職責作為學生努力的誘因,是無法鼓舞學生積極追求上進的。
于是,我進行了干部“頭銜”變更。首先,我在班委成員的設立上,實行“頭銜輪流轉,今天到我家”的大膽做法,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當一回“班長”或“學習委員”,參政議政。其次是在班內設立了很多新的“頭銜”,如紀律標兵、數學明珠、領頭雁、小小播音員、××小能手、故事王、小諸葛、百靈鳥、小博士、畫王等。從學期初到學期末,這些好聽的“頭銜”都被我頒發給我班的學生,有的一人可摘取好幾項“頭銜”。每過兩周,我都會與這些得到“頭銜”的學生合個影,貼在我班的“櫥窗”內,讓他們在品嘗榮譽的同時,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第六步,設立“成功儲蓄”。
這一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尤為重要。因為自信是成功的保證,它必須建立在成功的體驗之上。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留下刻劃的痕跡。為讓孩子能重新憶起往日的成功,從成功中取得自信,及時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我在班內設立了“成功儲蓄箱”,將每個孩子的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讓學生去重溫成功的心情,使孩子生活在成功的體驗之中,使他們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有的學生在班級的《循環日記》中寫到:“每當我看到黑板前面掛著的‘成功儲蓄箱’,我就有一種自豪感,因為那里面有老師為我‘儲蓄’的回答問題時的成功、學習進步的成功、課下禮儀的成功。”有的寫道:“有同學為我‘儲蓄’了上課善于思考的成功,作業認真的成功。我最高興的事就是聽老師在全班讀我的成功‘儲蓄’。”有的寫道:“我一定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讓成功與我同行,爭取儲蓄更多的成功。”
當然,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步數”還有很多很多,但不論用什么樣的管理方式,都要注重以人為本,用心管班級,用心愛學生,并且要符合本班實際,有利于班級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