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勤”字當頭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作為一個班主任,如果要管理好班級,就要做到:有理想,愛學生,能為學生的成長奉獻出身心。因此作為班主任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勤于深入學生的生活。班主任走進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狀況、健康狀況、生活經歷、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及生活環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級總貌、特點及基本傾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當今的高中學生希望班主任和他們打成一片,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愛護和關心,希望能直接得到班主任的多方面指點。班主任如果能抓住這一契機,深入學生,對他們充滿熱情,那么學生便會對他(她)產生心理認同,“親其師,信其道”,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
二、勤于觀察。班主任要獲得關于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就要事事留心、時時注意、處處發現,比如,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情緒表現、答題的正誤和角度、作業的質量和速度,在課外活動中觀察學生的活動能力、意志品質、個性傾向、人際關系和集體觀念等等。這些有助于班主任從觀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對學生質的認識,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而復雜的個體,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現不盡相同,班主任只有經常地、有目的地反復觀察學生相同與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從外部的種種表象中洞悉學生內心世界的本質,也才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三、勤于捕捉與學生交談的機會。班主任整天和學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交談可彌補眼觀之不足,拓寬獲得學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學生過程中的“暈輪效應”;另一方面,交談在說服、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能收到鞏固和強化學生知行的效果。利用讀報和班會課時間,及時向學生傳遞國內外的最新信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提出敏感的人生問題供學生思考,給學生以有益的忠告;對學生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贊賞;對偶發事件進行藝術處理和巧妙的引導……這些在學生思想、品德、學習、生活等諸方面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言傳”而非空洞的說教。
四、勤于用自己的雙手給學生做出示范。在學校,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是班主任,學生受班主任的影響也最大。學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聽其言,還會觀其行。班主任只有用行動做出榜樣,使學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才能產生影響學生的巨大效能。學生工作面廣、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須抓住每一個“用手說話”的機會。比如,衛生大掃除時,親自參與一下;放學了,隨手關上一扇門窗;走進學生宿舍,調整一下衣物用品的位置;學生發燒了,用手測一下學生的額溫……諸如此類的細節和動作,都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進而產生“無聲勝有聲”的獨到效果。
五、勤于思考與交流。班主任要將班內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塑造成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就要付出最具創造性和高度復雜性的勞動。既要考慮全班的共性特點,又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既要考慮班級目標的遠景性、整體性,也要考慮近景性和局部性;既要全面思考學生必須明白的“大道理”,又要考慮到各種具體的學習、工作、生活實際。而且還要經常與班主任相互交流管理經驗,借鑒他們的優秀做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