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有效管理策略探索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是學校領導對學生實施教育教學的得力助手;是領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骨干;是聯系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學生組織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力量的橋梁;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管理是否有效,關系到學生的身心能否健康發展、能否樹立起良好的班風校風的問題。應該重視班級管理的研究。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筆者就班主任有效管理的策略與大家分享。
一、形成家校合作教育學生的合力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合力體現在學校、家庭在教育目標、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一致與和諧。由于家庭千差萬別,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應該在學校教育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連續不斷地,數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最早,時間最長的場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適合與否,對其能否順利接受學校教育關系極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諧的家校合作關系可以促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信息交流。
學校家庭兩方面教育能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及時交流信息。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以便有針對性開展學生的思想工作。家長也要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知道學校是怎樣開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聯系后,能使這一渠道更暢通,學校與家庭教育更有時效性、針對性、目標要求更一致。
在教育孩子方面,大多數家庭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使孩子的心靈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班主任要根據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和不同學段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定期召開家長會,請心理老師、任課教師就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在家長對學生心理問題有了深入認識的基礎上,與家長探討共同的教育目標。家長提出的教育孩子的困惑,班主任要給他們灌輸先進的教育理念、傳授教育方法和技巧,,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素質,提升他們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創建班級文化的心理氛圍
班級文化這一隱性的教育資源,能否讓學生接納,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班主任創建班級文化的心理氛圍。
創建班級文化氛圍需要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做支撐。班主任是班級文化身體力行的實踐者,班主任的品格、情感、方式、方法是形成班級文化的主要因素。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面對水平參差不齊、個性各不相同的學生,以一顆愛心公平、公正的對待他們,可以使學生產生社會責任感,生活的熱情,對他人的信任,對別人的尊重。這是打造班級文化的基礎。同時,班主任的審美觀、生活情趣、文化品位、處事風格等,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創建班級文化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與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有效的交流。當學生遇到挫折時,以朋友的身份說一句溫暖的話,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可以使學生有安全感,縮短乃至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更樂于接納、支持教師倡導的班級文化。
構建班級文化需要融洽的生生關系。只有班級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整個班級才可能是和諧的,有利于班級文化的形成。
中學生處在社會化和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重要時期,每個人都不愿意被孤立,他們會盡力使自己趨同于群體、融合于群體,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欣賞。由于學生在個性、學習狀況等方面的不同,同學之間常常會產生誤解,因誤解而產生矛盾。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換位,是化解生生之間的矛盾有效方法。
三、形成有特色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集體在情感、言論、行動上的共同傾向,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力量,它支配著全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良好的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具有凝聚、約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往往要比教師個人的力量強大,班主任要正確利用班級文化的力量推動班級工作的開展。
可操作性的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的指南針。班級的規章制度可以包括考勤、紀律、衛生、上課、作業、學習規范、文明禮貌、儀容儀表等各方面的內容。在具體制定時,實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生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自己要率先嚴格執行,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是不講誠信的表現,必然會遭到人們的唾罵。實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有助于規章制度的落實。
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巧用從眾心理,倡導學生用自己的目光去審視周圍世界,及時發現在班級建設中直接、間接做出貢獻和成績的學生,對班級文化中產生正向作用的人和事進行肯定和獎勵。學生某項行為得到老師的肯定或獎勵,他就會在各方面表現得更努力。(班級管理 )通過班主任或宣傳陣地及時表揚或獎勵與班級制度相一致的思想和行為,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干勁和生活熱情。
開展富有實效的主題班會是構建良好班級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成功的主題班會可以拓展視學生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促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個性,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從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往往能夠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總之,有了家校合作形成的教育合力,有了班級文化的心理氛圍和特色的班級文化,就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學生置身于這樣一種積極向上,融洽和諧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受到了教育影響,達到“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